初析鲁四老爷形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

2024-11-17 03:45:3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的《祝福》中,鲁四老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传统的观点认为鲁四老爷是一个自私,冷漠,封建卫道者;甚至被看做是逼死祥林嫂的刽子手。鲁四老爷在本文中到底是代表那个阶层?对祥林嫂的死要付多大的责任?要对文章进一步的剖析,从他的语言以及动作对他进行认识。
  
  在本文中,开篇作者描写的第一个场景就是“我”回到鲁镇后前往鲁四老爷家情景。在这个场景中,作者写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又“大骂新党和康有为”。整篇小说作者没有描写过鲁四老爷的外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从这段话中看得出,鲁四老爷具有旧社会普遍的传统老学究的摸样,表面上是斯文儒雅,又自命清高。其实本文写于1924年,康有为的政治时期早过了,离辛亥革命也过了十几年。鲁四老爷大骂新党和康有为只能表明他要装做关心国事,其实并不了解。又表现他思想的迂腐守旧,连康有为的思想都难以接受,那么孙中山的理论更无法理解。这样短短几句话,一个活生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接下去则是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这段十分细致的描写则集中进一步体现了鲁四老爷的的身份,爱好以及立场。书房里的两本书都是宋代理学的入门书,一幅对联也是出自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文章。但是似乎陈抟老祖的“寿”字在这儿有些不合时宜,陈抟老祖是科举不中而去做道士的,好象和书房的气氛格格不入。这恰恰却可以看出“道学先生”鲁四老爷的另一面,他在内心也有渴望退隐长寿的生活情趣。并非是完全的讲理学的老监生,也为后文他对祥林嫂的忌讳埋下了伏笔,既有对寡妇的厌恶,也有她“克夫克子”的迷信思想。
  
  祥林嫂死的时候,鲁四老爷高声的说过:“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作者开始时以为骂的是自己,还诧异过,不安过,可见这话骂的还是很凶的。鲁四老爷因为恰好祝福时节,祥林嫂偏偏在这会儿死了,所以心中很是愤恨。把他的迷信,忌讳甚至尖刻的性格再次表现出来。
  
  鲁四老爷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讲理学”且具有“监生”的身份,是个封建文化浸淫颇深的人。在小说中,他那为数不多的话语十分令人震惊,典型代表就是两个“可恶”“然而”。祥林嫂首次到鲁家做工,中途被婆家劫走后,鲁四老爷说了第一个“可恶!然而……”。区区四个字,即道出了其冷酷、自私及以封建卫道士自居的性格内涵。说“可恶”,主要是恨祥林嫂的婆家劫她回去有损自己的家门体面及尊严;说“然而……”,是其一转念觉得在妇女“出嫁从夫”的礼法面前又无话可说:婆家将她弄回合乎礼法。第二个“可恶”“然而”是分两次说的。完成了劫持任务,卫老婆子来鲁家“说说清楚”了。她还未开口,鲁四老爷先甩出了个“可恶”。这两个字显然是对着她来的:骂她既当“介绍人”又当劫持者的鄙污,憎她介绍“逃妇”来又合伙劫其去,败坏了自己的门风。“然而”是在卫老婆子道歉,又讲了一大堆好话后说的。这时鲁四老爷心里已然是无可奈何的态度,于情于理这桩事也符合封建法度。只要再荐一个好的,也无所谓了。应该说,这两个“可恶”“然而”是本文中画龙点睛的妙笔。看似两次简单的八个字,能集中体现鲁四老爷面对事件冲突时的心理活动,揭示性格本质。有中小地主的对家门面子的维护的虚荣,也有知道祥林嫂被抓而只扫自家门前雪的冷漠,还有对所谓的封建法度的奴顺和卫护等种种特征。
  
  在祥林嫂死的过程中,鲁四老爷因她是寡妇而嫌弃她无疑是精神方面的主要原因。从他前后两次都皱眉,后一次更变本加历是因为她做了第二次寡妇而让四嫂禁止她参加祭祀活动。由此本文中四嫂的各种语言,动作,神态可以清楚地看到鲁四老爷的影子。四嫂其实是鲁四老爷的传话筒,只是做了和说了鲁四老爷想做和想说的话和事情。这样,鲁四老爷有了更饱满的形象。由此可见,鲁四老爷的确是自私,冷漠,是封建卫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