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三年徐志摩生于十二月十三日(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
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
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四中学前身),与郁达夫、厉麟似同班。
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
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
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1920年徐志摩已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
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
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
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
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扩展资料:
徐志摩的多情似乎是天生的,当初娶了张幼仪,谁看都是一桩美姻缘。张家是上海宝山县的名门大族,张幼仪的哥哥是有名的社会活动家。
不过婚姻对于徐志摩,似乎没有太大的约束作用。婚后不久,就辞别恩爱的小妻子去北京读书去了。两年后,带着妻子到英国读书。
他希望能让自己的女人接受新式教育。最初的日子还好,徐志摩一个人都不认识,他和妻子相濡以沫。
这时候两个人像极了恩爱夫妻,张幼仪尽到了一个家庭主妇的责任,把徐志摩照顾的无微不至,爱一个男人,就要爱上他的胃口。
这是谁说的,对极了。不过在这时,徐志摩邂逅了一个来自中国内地的女孩,当时年仅十七岁,一张稚气的脸上显露出超凡脱俗的气质,有点像天上飞来的天使。
后来才知道他是自己好朋友的女儿,名叫林徽因的便是。后来不久,徐志摩就成了林家的常客,林长民是个生性洒脱幽默风趣很有浪漫气质的人。
在这里徐志摩学会了很多做人的真谛,当然林家还有一个吸引志摩的地方,那就是娇美如花的林徽因。林徽因是个可人儿,这位美丽多才的少女,深深地拨动了徐志摩的心弦。
他简直如同“吹了一阵奇异的风”,“照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他的心。爱情启开了灵感的大门,他开始写诗。
但他是一个有妇之夫,对此,林徽音表示,只有与原夫人离婚,方有可能讨论婚嫁之事。于是,徐志摩匆忙把已有身孕的妻子送到柏林留学。
待长子刚刚满月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提出离婚要求。一切都和想象的差不多,很爱徐志摩的张幼仪居然答应了志摩的要求。
而且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儿子,还有肚子里快要出生的幼子。在异国,一个女人默默的忍受,忍受自己丈夫的悄无声息的远离。
不过等徐志摩匆匆归来,林家父女早已悄然回国,顿时,徐志摩一如当头棒喝。林徽因是爱徐志摩的,可就是因为太爱,她害怕自己也成了昨日的张幼仪。
思来想去,她不想把自己的终身幸福交到徐志摩手里,就这样她一直把徐志摩当作自己做好的朋友,哪怕是知音,知己都行。就在这时,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举行了婚礼。
当时的徐志摩内心是苦闷的,不过他采取了合情合理的明智态度,把自己深沉的爱珍藏在心底,而把林徽音当作一个最知心的朋友。
要知道梁思成的父亲就是徐志摩最尊敬的老师梁启超。徐志摩是个天才的诗人,他的浪漫气质是无法束缚的。
1924年春天,徐志摩与有夫之妇的陆小曼相识了。那时候,她跟丈夫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完全是一副阔太太,交际场中的活跃女性的气派。
但她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抑郁的。就这样,徐志摩对这个风姿绰约的年轻贵妇人发起了进攻,一切都比想象的更加艰难。
一个是浪子,插足有夫之妇,好在陆小曼的丈夫是个比较开通的男人,也是梁启超的入室弟子,因此几年下来,当大家的热情快要燃烧殆尽的时候。
就在徐志摩为濒于绝境的爱情孤独地悲叹时,突然出现了喜剧性的转折。陆小曼奇迹般在上海与丈夫离了婚,急不可待地跑回北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和王赓离婚了!
这对于徐志摩不啻于一声惊雷,于是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先生充当了徐志摩陆小曼的证婚人,不过戏剧化的爱情却冲淡不了对这份爱情并不看好的老先生,梁启超以一分申斥的嘴脸,主持了这份婚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志摩
徐志摩的一生很可怜
民国年间的诗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恋爱史和婚变比他的文学作品更轰动于世。徐志摩出身于浙江一家大富人家,留学英国,他的原配夫人叫张幼仪。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一个儿子,能相夫教子。徐志摩的父母疼爱自己的儿子和媳妇,又非常高兴有了孙子。所以父母在经济上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的。婚后,徐志摩出国留学。
1921年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学生叫林徽音,他一见钟情,忘记了自己是已经为人之夫和为人之父了。徐志摩虽然很有才华,也很有钱,但是林徽音鉴于他已有家室,虽然和他交往频繁,并没有答应他的追求。
徐志摩回到家里,开始对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开的嫌弃,说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我要离婚!’。张幼仪还是默默地为丈夫洗衣服、做饭伺候丈夫。当时张幼仪是公公婆婆送她去英国陪读的。两岁的儿子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看。21岁的张幼仪已经又怀有身孕了,可是徐志摩狠心地说:‘你去打胎。’张说:‘打胎很危险啊,有人会因打胎而死掉的。’徐志摩却冷漠地说:‘做火车肇事还会死人的,难道你就不坐火车了吗?’
更有甚者,几天之后,徐志摩不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了,可怜的年轻孕妇,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语言又不通,她痛苦地想自杀,但是后来想起了《孝经》上的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于是打断了自杀的念头,是孔老夫子的话救了她的命。她重新思考人生。她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后,开始求救于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兄弟们都向张幼仪伸出了援助的手,劝她千万不要打胎,生出了孩子,兄弟愿收养。得到手足的帮助鼓励,张幼仪在德国生了第二个儿子。后来徐志摩又来逼她离婚。他们在一个朋友家里见面,张幼仪说:‘你要离婚,等禀告父母批准才办。’徐志摩用狠硬的态度说‘不行!我没时间等!你一定要现在签字!’张幼仪见他如此无情,对第二个儿子的出生也毫不理会,知道无法挽回,被迫签字离婚。
因为徐志摩的喜新厌旧和见异思迁,1922年,一个美好的家庭就这样破裂了。徐志摩离婚后,心花怒放,马上去找林徽音。可是林徽音却悄然回国了,不久与他人正式结婚了。徐志摩的追求变成了泡沫。有人评述,时值芳年的林徽音为什么没有嫁给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呢?因为林徽音凭直观的感觉,觉得这个诗人的热情不足以信赖。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是一个漂亮的才女,爱好艺术,擅长诗、书、琴、画。不久王赓调往哈尔滨工作,陆小曼留恋北京,没有与丈夫同去。在这段时间里,徐志摩与陆小曼接触的机会更多了。徐志摩开始追求陆小曼了。当时北京的知识界,对这两位才子才女原本是有很多赞誉的,但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交往已超越了礼度的范围,徐志摩是在迷恋一个有丈夫的女子,所以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就多起来了。本来这时悬崖勒马还来得及,但是色迷心窍,徐志摩没有回头,最后的结局就是陆小曼离婚了,另一个家庭破裂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了。这件事成为当时轰动京城的新闻。陆小曼的父母不高兴,徐志摩的父母更生气,他们中止了对徐志摩的经济供给,并且根本不见这个新媳妇。正如《弟子规》所说的:‘德有伤,贻亲羞’。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在他与陆小曼结婚时,训斥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住在上海,慢慢地感到了生活的压力,经济拮据。陆小曼生活散漫奢侈,不做事情,家中顾佣人。公公婆婆坚持不见她,她的自尊心受压抑,生了病,而徐志摩呢,要东奔西跑去兼课赚钱,来往于上海北京之间。徐志摩在北京大学上课,希望陆小曼从上海搬到北京来。可是陆小曼迷恋上海的生活,不肯去,喜欢打牌、跳舞、看戏特别是吃上鸦片膏和戏子们打的火热。徐志摩对此非常不满,夫妻经常吵架。1931年11月,徐志摩听说他过去追求过的林徽音将于19日在北京举行演讲会。他兴奋地搭机赶往北京去捧场,结果这次飞机失事,这位才子结束了五年的新婚生活,死时才35岁。
徐志摩,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个传奇似的人物。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位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的诗中国语言的结晶,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志摩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他于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徐志摩于1895年1月15日生于钱塘江北岸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地主里。当时正值"公车上书"前一年,经济不景气,百姓生活困苦。志摩生于一个由封建公商业向新兴资产过渡的家庭中,生活还算过得去。其父徐申如,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志摩将来走金融这路,而志摩却从小立志成为中国的Hamiton,实业救国。 志摩五岁启蒙。他很聪明,悟性又好,老师称他"初学聪明超齐辈"。1907年,12岁的志摩进入开智学堂。他在开智学堂时期,各科成绩优异,常受老师表扬。尤其是他的文章,更受老师称赞。1909年志摩已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于第二年进入全省最富盛名的杭州府中,志摩于1915年毕业于杭州府中。 正当志摩正如饥似渴的在知识海洋中遨游时,一个不幸的消息却传到他的耳中。其父爱财心切,要志摩于一位富家千金张幼仪结婚。志摩一时无法接受,然而他又挨不过父母与奶奶的哀求,最终答应了。同年,志摩与幼仪结婚,然而他们本无感情。婚后彼此冷冰冰的。不久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学去了。 1918年夏天,志摩拜梁启超为师,并在他的鼓励下,于同年8月14日赴美留学。他进入美国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后来转至哥伦比亚大学读经济。然而志摩讨厌美国的教育制度,于1920年9月24日移去英国,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志摩去英国本想追随罗素,而罗素却去了中国,志摩扑了一场空。他在伦敦时认识了狄更生,并在他的介绍下进入英国剑桥大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志摩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了林徽音,并坠入爱河。他于徽音志趣相投,经常一起研究文学,诗歌,一起游山玩水。徽音很佩服志摩的学识,并从心底爱慕志摩。正当志摩于徽音热恋时,张幼仪从中国到英国来找志摩。志摩一心想跟徽音在一起,于是提出要于幼仪离婚。幼仪见志摩并无爱她之心,也欣然答应。1922年3月,志摩于幼仪在柏林离婚。然而此时徽音也随父回国。志摩赶紧完成大学学业,并于同年8月回中国寻找徽音。当他最终找到徽音时,她已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的妻子。志摩深受打击。他知道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只得将对徽音的爱深藏在心底,过了一段痛苦的日子。
爱情是志摩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失去了爱情的志摩将只是具躯壳。志摩在北京时认识了美女陆小曼。陆小曼是志摩朋友王赓的妻子,而王赓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小曼,常叫志摩陪伴小曼。志摩起初只是尽朋友之道,却慢慢得爱上了小曼。他知道小曼并不爱王赓,于是决定拯救小曼。小曼也喜欢志摩。
1925年,志摩应邀欧游,吸取精华。他途经德国,顺便拜访张幼仪,却得知他的大儿子彼得逝世的噩耗。志摩的欧游尚未结束就接到小曼病危的电报,于是匆忙回国。原来小曼被逼去上海。她不愿意,便装病等志摩回来。后来小曼去了上海,志摩也随后赶到。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小曼于王赓离婚。志摩于小曼得以在一起。志摩于小曼于1926年结婚。婚后俩人生活美满幸福。在小曼的帮助下,他的诗歌产量惊人,接连发表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诗集。
婚后的小曼仍改不掉奢侈的作风,花费无度,甚至吸食鸦片。志摩为了满足小曼的需求,四处奔波。他兼任光华大学,光关大学的教授职位,收入不薄,却仍不够小曼花费。一位传奇似的诗人就这样为生活而奔波。
1931年,志摩在闻一多等人的支持下,创办《诗刊》。《诗刊》是志摩主办的最后一套杂志。同年11月19日,志摩在一次飞行中丧身,结束了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享年36岁。
当人们提及徐志摩时, 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徐志摩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张幼仪, 林徽音和陆小曼. 她们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曾感动过无数人.
爱情在徐志摩的人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徐志摩曾讲过, " 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 没有爱情, 徐志摩根本不会成为诗人, 更不用说驰名中外, 流芳百世. 志摩曾说过, 在他人生的前二十年里, 诗歌与他无缘. 他之所以提笔写诗, 是因为林徽音. 诗人在遇见林徽音后, 被林徽音的文学才华所迷住, 并迅速坠入爱河. 他用诗歌来与林徽音沟通, 向林徽音表达他的爱. 当徽音最终决定与徐志摩的老师的儿子梁思成结婚时, 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 他的诗歌产量也剧减.
徐志摩的诗深受他的爱情的影响. 在热恋中, 他的诗歌充满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失恋时, 他的诗却充满悲哀与对世界的失望与厌恶. 如果没有爱情, 徐志摩就不可能写出入此感人肺腑的诗歌.
志摩是幸福的. 他的一生得到三个女人的真诚的爱情. 这三个女人中, 不管是张幼仪, 林徽音或是陆小曼都深爱着徐志摩. 林徽音虽没有嫁给徐志摩, 但从她后来写给徐志摩的诗中, 却对志摩表达了深沉的爱.
下面是详解:
张幼仪 & 徐志摩
徐志摩高中毕业后正计划进入大学的时候, 他父母已将他的婚姻大事定了下来. 女方张幼仪, 是张润之之女, 是张家璈, 张君幼之幼妹. 张家璈是当时中国金融界的巨子, 张君幼是当时中国政界的显赫人物. 许申如能攀附这门贵亲, 当然是喜出望外, 而志摩却执直反对. 父子俩因为这件事吵了好几次嘴皮. 当时的志摩对张幼仪一点都不了解, 更不用说爱情. 对于视爱情如生命的志摩,确这是怎么也无法接受的. 志摩的父母百般劝说无效, 只得请来祖母. 志摩挨不过祖母的哀求, 最终忍痛接受这门婚事. 1915年10月29日, 志摩与幼仪结婚.婚后两个人没有一丝感情, 生活没有一点乐趣. 他们见面时都是冷冰冰的. 婚后不久, 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选. 两人联系甚少.
1921年, 正当志摩与林徽音热恋时, 张幼仪从中国来英国寻找志摩. 当时志摩一心爱着林徽音, 又苦于幼仪从中阻隔, 于是提出与幼仪离婚. 幼仪见志摩并无爱她之心, 也无法忍受这种若即若离的夫妇生活, 于是答应了. 1922年3月, 志摩与幼仪在柏林离婚. 幼仪随后前往柏林留学. 幼仪共为志摩生下两个孩子, 大的那个叫作彼得.
1926年志摩欧游时经过柏林, 再一次见到幼仪. 此时的幼仪已是一位相当成熟的现代女性. 志摩原本带了件礼物来给彼得, 却不幸的得知彼得去世的噩耗. 此时志摩与幼仪都发觉彼此之间的友谊加深了. 志摩死后, 幼仪抚子成人, 在经营方面颇有成就. 幼仪于1988年逝世.
林徽音 & 徐志摩
徐志摩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林徽音的. 林徽音当时十六岁, 在伦敦一所女子中学读书, 正是花一般的年龄, 长得又像花一般娇艳, 文学修养又好. 她既有中国传统闺秀的遗颜, 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风度. 她与志摩一见钟情, 双双坠入爱河.
他俩月下漫步, 花前谈心, 舞会上双双起舞, 宴会上频频起杯, 绿纱窗下共研文学. 徽音被志摩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 广泛的兴趣, 潇洒的举动, 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住. 志摩也佩服徽音的博学多才与美貌.
张幼仪的到来使这对热恋中的男女清醒了过来。志摩决定于幼仪离婚,而徽音却随父回国,留下志摩一个人。志摩随后也赶回中国找寻徽音。当志摩最终找到徽音时,她已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媳妇。徽音在志摩于梁思成之间犹豫了许久,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原因是徽音不想作别人的二奶,而思成忠厚老实,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在极度的痛苦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志摩虽知徽音不会再回到他身边,却仍苦恋着徽音,并设法接近徽音。而徽音总在他俩间保持一段距离。后来志摩于小曼结婚后,他仍暗恋着徽音。志摩于徽音一直保持联系。志摩死的那天,徽音还在机场等候志摩。徽音是志摩一生中真正喜欢的女人。
志摩死后,徽音不忘旧情,提议设立志摩文学奖,建立志摩图书馆和志摩纪念馆来永远纪念这为伟大的诗人。
陆小曼 & 徐志摩
1925年,志摩在北京认识了京城美女陆小曼。当时陆小曼恰是志摩的一位朋友王赓的妻子。这桩婚事是由小曼的父母主办的。小曼与王赓的性格格格不入,俩人没有什么感情。王赓因事务繁忙,经常没有时间照顾小曼,所以他常叫志摩陪小曼去玩。
志摩一开始只是尽朋友之道陪伴小曼,并无非份之想。他经常与小曼研究诗词,文学,一起游山玩水。当时志摩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急需要爱情的滋养。小曼的才华吸引了志摩,他在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小曼与王赓没有一丝感情,也需要爱情。这样,这一对苦命鸳鸯一碰在一起便擦出了感情。
志摩与小曼,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他们的父母,朋友都极力反对俩人交往。俩人却不顾一切阻力寻求属于他们的爱情。
1925年,志摩赴欧旅游。他次趟欧游本想拜访著名文学家泰戈尔,却在途中收到小曼病危的消息。他立即返回中国。原来王赓决定迁移上海,他要求小曼随行。小曼不愿意。上海那边守卫森严,以后想要见到志摩将比登天还难。她只得装病拖延时间。志摩回国后,小曼禁不住父母的威胁,只能移居上海。志摩随后赶到。
在上海时,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王赓答应与小曼离婚,让小曼重得自由。从此,小曼与志摩的感情突飞猛进,俩人与1926年结婚。
婚后在小曼的支持下,志摩的诗歌产量剧增,先后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诗集。他俩经常在夜间共谈文学。俩人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小曼又恢复先前奢侈的作风。她花费无度,甚至吸食鸦片。志摩虽是两个大学的教授,收入不薄,仍供不应求。为此志摩四处奔波,诗才枯竭。
1931年,志摩在一次飞行中逝世,小曼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决定改过自新,戒掉鸦片。她开始写文章,翻译外国名著。1965年4月,小曼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