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9月,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他有一个抽鸦片讨小老婆的父亲和一个崇尚西方生活,追求自由独立的母亲,家庭生活谈不到温暖,但是他那位名叫李鸿章的外曾祖父以及名叫张佩伦的祖父,却成为日后张迷们认定其出生不平凡的铁证,拥有贵族血统,已经成为张爱玲身上一个扯不掉的标签。
初中的时候父母离异,十二三岁的张爱玲跟了父亲,然而很快就因为继母的来到而陷入困窘的生活,此后她不再是可以穿漂亮衣服,放言要周游世界的小姐,取而代之的是继母的旧棉袍以及无休止的折磨。再一次被继母诬陷,被父亲毒打之后,他终于还是踏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并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母亲的接纳仅仅让他学会了独立而已,而选择继续读书,也只是一场还未开始便已经结束的美梦。
1938年一位17岁的教会中学的女学生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但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没有人意识到说出这句话的人将改变多少人的一生。
1942年张爱玲来到上海,与姑姑同住在静安寺附近的常德公寓,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少有的安逸愉快的时光,并且开始了她“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的痛快之旅。年仅20多岁的张爱玲文思如涌,写下了许多著名的小说,一时名声大噪,更令人称奇的是,她在尽情的享受成功的快乐的时候,仍旧不忘说:“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如果我最常用的字眼是苍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种惘惘的威胁。”
不久他便开始了与胡兰成的传奇爱情,却也只是一场终归要醒来的春梦,因为这一点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是离开了大部分中国人的视野,游离于热闹的文学界之外。
1949年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使张爱玲陷入政治上的困境,随后她不得不选择再次逃离到香港,继续完成学业,1955年她辗转来到美国,开始了那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异乡之旅,这段时间对于张爱玲来说大概是幸福的吧,因为他遇见了自己的人生导师般的胡适先生,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赖雅先生,并度过了一段安逸的日子,然而生活总是折磨人的,不久之后他与胡适先生失去联络,后来胡适先生与赖雅先后去世。
随后又是一次逃离,张爱玲选择定居洛杉矶,在美国生活的日子里,张爱玲没有固定的居所,过着不断搬家的日子,而在这段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也是她在国内文坛再次崛起的时光。
20世纪80年代,张爱玲的作品逐渐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甚至引起一场张爱玲风潮,然而张爱玲的晚年一如既往的不希望被人打扰,没有人能主动联系到他,除了请人帮忙找房,她不会主动联系别人,也许是性格使然,只是让他的日子显得那么凄苦。
到了晚年张爱玲显得更加孤僻,平时不爱说话,一关就在家里十几天不出门,常常在公寓里以速冻食品来充。
1994年《对照记》出版,随后联合报为她颁发了终身成就特别奖,1995年9月8日这一天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准备或已经回到家里,准备和家人一起在中秋节团圆赏月,而在美国洛杉矶当警察打开逻集伊斯特街公寓一间房间的大门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安详的黑白画面,赫红色的旗袍,白色的稿纸,蓝色的写字笔以及旗袍包裹下的仍旧安详,沉静的张爱玲。没有人知道,这位逝去的老太太,就是风靡世界的华人作家——才女张爱玲。
张爱玲的一生是传奇的,她经历了众多波折,也与许多是非纠缠不清,张爱玲的一生又是很世俗的,像一部烂俗的爱情小说,同时张爱玲的一生还是凄凉的,不论是小时候还是年轻的时候,或是晚年,都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最后张爱玲的一生是幸福的,她活得自在,活得真实,从来没有被现实所拘束,像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舞在天地之间,一代民国奇女子最终落幕,而有关它的故事传说,还将久久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供后人品评、回味,而张爱玲的文字才是最精美的盛宴,是她留给世人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