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堂制、三朝五门制

2024-12-04 06:00:4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第一阶段,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第二阶段,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第三阶段,讲前殿与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第四阶段,纵向不知的“三朝”阶段。

回答2:

  1、东西堂制
  东西堂又可称之为东西厢。《尔雅·释宫》郭璞注:“夹室前堂谓之厢”。《仪礼释宫》云“夹室之前曰厢,亦曰东西堂”,又说“东西堂各有阶”。东西厢在《尚书·顾命》中也曾提及,“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公食大夫礼》郑玄注:“箱,俟事之处”。东西厢之有无与建筑的性质有关,《尔雅·释宫》云:“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
  汉代的前殿进行大朝会,以东西厢作为日常视事之所。王莽时改未央宫前殿为王路堂,比附《考工记》所载的路寝。建章宫是离宫,是宫与苑结合,兼有朝会、居住、游乐、观赏等多种功能的新宫殿类型。
  两晋、南北朝宫殿大体相沿,其前殿受汉代东西厢建筑的影响,以主殿太极殿为大朝会之用,两侧建东西堂,处理日常政务。

  2、三朝五门制
  三朝五门,东汉郑玄注《礼记·玉藻》曰:“天子及诸侯皆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诸侯三门”。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
  外曰皋门,二曰库门,三曰雉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皋者,远也,皋门是王宫最外一重门;应者,居此以应治,是治朝之门;库有“藏于此”之意,故库门内多有库房或厩棚;雉门有双观;路者,大也,路门为燕朝之门,门内即路寝,为天子及妃嫔燕居之所。”
  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迁,古称: 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

回答3:

一、 建筑文化概述

世界三大主要建筑体系:中国、欧洲、伊斯兰。
中国建筑文化是东方所独具的一种“大地文化”。

(一) 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发展的四个阶段:
1、 雏形期(夏-春秋):瓦盖屋顶、版筑法为主,萌芽。
2、 发展期(战国-南北朝):规模宏大,豪放朴拙,斗拱出现
3、 成熟期(随-宋):雄浑壮丽
4、 总结期(元-清):精细富缛
1840年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大量外国建筑文化与技术涌入,被动地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二) 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1、 多样性特征与主流体系
南方:干栏式
北方:毡包式
2、 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
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体现。
(1) 规划中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2) 布局中注重群体组合的美。
(3) 与环境的关系中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
(4) 在艺术表现中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3、 实体空间的物质特征
(1) 木构架体系为主的实体建筑
木架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具有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好、施工快捷、便于修缮。形式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
(2) 结合环境布置的空间序列
沿着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布局手法。
空间序列形式丰富,有以十字轴线展开的坛庙建筑;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民居和宫殿建筑;以曲折轴线展开的园林建筑等。“天人合一”的风水论。
(3) 多样化的院落组合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空间。
(三) 中国建筑的基本要素
1、 构件
(1) 台基
(2) 柱
(3) 开间:奇数为吉祥数。
(4) 大梁
(5) 枋
(6) 檩(lin)
(7) 斗拱
(8) 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9) 山墙
(10) 藻井
2、 装饰装修
体现美学的特征:(A)显示建筑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服从于建筑的社会功能。
(B)实用价值,并和结构紧密结合。
(C)趋向规格化、定型化、有相当严格的做法。
(D)鲜明的时代性、地区性和民族性。
(1) 大木作装饰:柱、梁、枋、斗拱、椽子。
(2) 小木作装饰:轩、藻井、匾联。
(3) 砖瓦作装饰:屋面是古代建筑重点装饰的部位之一。
(4) 石作装饰:栏杆下有吐水的叫螭chi首。
(5) 油漆彩画作装饰: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四) 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
1、 功能性类型:宫庭、防卫、纪念、陵墓、园囿、祭祀、桥梁、民居、宗教、娱乐。
2、 单体建筑类型:
(1) 楼、阁
(2) 厅、堂
(3) 亭、廊
(4) 轩、榭、斋、馆、舫
(5) 门、阙、华表、牌坊、照壁、戏台

二、 宫殿(坛庙、祠堂、书院、会馆)建筑

(一) 宫殿
1、 形制演变
2、 布局特征
(1) 严格的中轴对称
(2) 左祖右社(左庙右社)
(3) 前朝后寝
3、 宫殿内外陈设
4、 实例介绍
北京故宫:三大殿两侧是文华殿、武英殿。
沈阳故宫: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清代最早的宫殿建筑群。崇政殿为核心,大清门、清宁宫为中轴线。

(二) 坛庙
1、 功能
用于祭典诸神、祖先及先贤,是寄托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地方。
2、 实例介绍
天坛、贷庙、孔庙

(三) 祠堂
1、 功能
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分为先贤祠、宗祠、神祠。
2、 实例介绍
晋祠:我国现在规模圈套的祠堂式古园林
陈家祠

(四) 书院
1、 特征
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场所,讲究风景环境的迁址和经营。
2、 实例介绍
白鹿洞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岳簏书院(南宋四大书院之一)

(五) 会馆
1、 特征
古代城市公共建筑,具有办公和居住建筑等综合功能。分同乡会馆、同业会馆等。
2、 实例介绍
天津广东会馆、开封山陕甘会馆(砖、古、木雕艺术的“三绝”)

三、 园林建筑

(一) 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春秋战国:苑,园林的组成要素初步具备
秦汉时期:宫室建筑为主
魏晋南北朝:转折点,崇尚自然,出现私家园林
唐宋时期:成熟阶段,将诗与画观念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
明清时期:精深发展

(二) 中国园林的类型
1、 所属: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
2、 地理位置: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三) 园林特征
1、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也讲求形式的意味及其构成的意境。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造园三要素:山、水、花。
3、 诗画的情趣
4、 意境的蕴含

(四) 园林要素组成
1、 筑山
表现自然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2、 理水
最富有生气的因素。
3、 植物
强化衬托园林山水的重要因素。
4、 动物
山水景观点缀、及具有隐喻意义、令人通过祠堂、听觉产生联想。
5、 构筑
最高标准: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点景、隔景作用。

(五) 造园手法
1、 抑景
将最好的景色藏在后面。
2、 添景
在一望无际的远景当中增添中景与近景,使园林具备景深的层次感染力。
3、 夹景
为突出优美的景色,将两侧视线较贫乏的景观,利用树丛等加以隐蔽,形成较为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的景物,这种左右两侧起隐蔽作用的前景为夹景。
4、 对景
在园林中景点与景点之间相互观赏与烘托的手法。
5、 框景
透过园林中建筑的门或其它抱合成的框,有选择的摄取另一空间的景色。
6、 漏景
在园林的围墙或走廊侧设漏窗,透过漏窗的空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
7、 借景
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打破空间局限叫借景,即将外部景观与园内景观融为一体。

(六) 实例介绍
1、 皇家园林:避暑山庄、颐和园、西苑(三海)、圆明园
2、 私家园林: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文人园)、寄畅园、个园、余荫山房
3、 寺观园林:潭拓寺、白云观
4、 公共园林:西湖、瘦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