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最初英国寻求割让的时候,定位仅仅是贸易港,主要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比较好(当时的珠三角对外贸易规模远远超过长三角)。到二战后由于和新中国意识形态上的对立,香港对英国来说相当于同时具备了(对大陆交流的)中转站以及战略前沿的作用。当然这个是从经济意义上的,军事上的香港岛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马岛和香港的情况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在于都可以作为战略前沿(同样的例子还有当年抵在德国咽喉上的赫尔戈兰群岛)。不同点在于,第一,阿根廷不是中国,它和英国的纠纷主要是主权本身。第二,楼上也说了,马岛有石油。虽然蕴藏量显然比不上北海和中东,但这依然使马岛对阿根廷的战略价值进一步提升。
另外,英国的殖民征服时期并不是没有征服过大片的土地,但那些都是在高经济价值的地区或重要的原材料产区,比如北美,印度,澳大利亚和马来亚,但最迟到二战后,这些地区基本都获得了独立。
大片的土地没保住罢了,50-70年代的反殖民浪潮中,英国的大块殖民地基本都独立了,能保住本来就是一些缺乏独立能力的小岛。香港每年要上缴大量的占领税,加上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很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因为和中国近在咫尺,英国无力直接对抗中国的军事力量,所以没保住,如果香港和大陆之间有道一两百海里的海峡就不好说了。马岛一则位置重要,又据说有大油田,二则担心连锁反应,区区阿根廷都爬头上来,不打下去以后全球的各个小岛就别想保住了,三则阿根廷军力弱小中间又有一道海峡,只要英军下本,保住还是没问题的。
马岛下面有石油啊!香港那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挣钱啊!
这是海外基地 没有了小太阳 怎么日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