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的语音故事

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的语音故事
2024-12-05 05:26: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回答2: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哀伤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所以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古代粽子的发展:

1、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

2、西汉时一些地方端午时吃“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

3、西晋周处称呼粽子为“角黍”,《风土记》中有“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南北叫法不同,古时候在北方称为“角黍”,因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故称“角黍”。

4、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粽子食用禁忌:

1、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有节制的食用,一次少吃一点,可选择迷你粽子。

2、吃粽时应该搭配凉拌青菜、水果沙拉,缓解肠胃不适。

3、粽子要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能吃。

4、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选白米粽,别蘸糖,不要吃得太甜。

5、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脂肪、蛋白含量过高的粽子。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粽子

回答3: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回答4:

这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在五月初五的时候,因为他的国家灭亡了,他十分悲痛,于是就抱着很大的石头跳进江河里牺牲了。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包好的粽子投到江河里给鱼儿吃,不让鱼儿去吃屈原的尸体,这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回答5:

为了纪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