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生于安乐,死于忧患的练习题(带答案)

Rt
2024-12-03 16:42: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知识点排查)

一、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畎亩之中 ( ) 2、法家拂士 ( )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4、百里奚 ( )

二、解释加点的字: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人恒过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衡于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

劳其筋骨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恒过 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法家拂士 敌国

入 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三、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 D.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必先苦其心志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此句理解有误的项是( )

A.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

B.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C.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

D.此句是从正面论证受磨炼的益处。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填空题:

①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 (用课文词语回答)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 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 。

③联系全文,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是

④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⑤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只有这样,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

⑥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 ”的论断。

五.问答题:

1.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名言.

2.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3、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4.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就列举了六个著名历史人物的事例,这对阐明观点有什么作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2004·贵阳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①故 ②是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5.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

6.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2008年浙江金华

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3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词义

例句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

1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 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C.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 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19、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0、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河南课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答案)

选择题:1、C 2、A 3、D

填空题:①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用课文词语回答)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 六 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人要担当重任,有所成就,必须先经受一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③联系全文,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是过渡(或:承上启下)。 ④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⑤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⑥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

问答题:1.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名言?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2.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3、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4.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是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就列举了六个著名历史人物的事例,这对阐明观点有什么作用? 这六个事例很好的支撑了其后的论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3题。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2.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3.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1.①所以 ②这种人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3.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4.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2008年浙江金华 答案:15、①在国内 ②映入 ③进入 16、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17、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18、 C 19、(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20、(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河南课改 18.(1)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2)经常(1分)(共2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写出句子大意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一点1分。共2分)

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答案:8A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