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天国的兴兵北伐,堪称是极其经典的军事行动之一,也是军事史上一次非常值得研究的案例。然而,尽管这支太平军曾将清王朝搅得天翻地覆,甚至逼得咸丰做好了弃城而逃的芹雀打算,却终究还是落败了,而且败得十分惨烈。
《太平天国》·剧照
洪秀全等人攻占南京后,算是初步结束了东躲西逃式的作战方式,但其处境却不容乐观。在太平军起义之初,战斗并不是特别激烈。因为当时清军既没有防备,又早已腐朽不堪,很难形成战斗力。
可即便如此,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想在短期内推翻清王朝,还是很不现实的。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并非整个南方都控制在太平天国手中。因此,这也决定了太平军不可能倾巢而出,既要留守大本营,还要继续在南方巩固和拓张。
当时,1853年,太平天国派出林凤祥、李开芳两位悍将,率领着两万军队北伐,企图直奔直隶,进攻京城,推翻清王朝统治。两万人马并不算多,但这支队伍却是太平军中的精锐,全是广西起义时一路拼杀出来的骨干。从这一角度来讲,洪秀全当时还真是下了血本。
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
北伐的太平军最初势如破竹,直逼京津,咸丰甚至都开始考虑弃城而逃了。可是,整个军事行动最大的问题在于,偏师孤进之后,难以得到后勤保障和兵源补充,其锐气早晚是要耗光的。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清朝不会坐等太平军攻打北京,必然会集结重兵围堵。这样便形成了一个问题:
北伐的太平军得不到补充,且日益消耗,愈发疲惫不堪,而清军却如同潮水圆亏一般,开始从四面八方集结而来,在人数、补给和气势上都占据了优势。
在清军节节败退之际,清政府慌忙启用了悍将僧格林沁,命其统帅精锐阻击太平军。而此时,北伐的太平军已如强弩之末,加之各路清军的围追堵截,最终还是落败了。
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失败,也标志着洪秀全首次主动进攻清朝腹地的计划彻底落败,被迫转攻为守。
僧格林沁
可是,整个太平军的北伐持续了两年,可洪秀全为何没有给予后续的支持呢?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太平天国大本营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自洪秀全等人兴兵起义开始,他们就一直遭到清军的封锁、堵截。在定都南京后,几位核心领导中,北王韦昌辉负责大本营周围的布防,翼王石达开则领兵在外围与清军作战,东王杨秀清负责处理军政事务,大家都顾不上去支援林凤祥和李开芳等人。
其次,当洪秀全在南京落脚后嫌腔早,开始沉醉于既得利益。
定都南京之后的洪秀全,开始深居简出,终日躲在天王府,过起了皇帝般的生活。如果说,在太平天国北伐之初,洪秀全尚有推翻清朝、一统天下的宏愿,可等一两年后,这位天王已经纸醉金迷,早已顾不得什么北伐大计了。
再次,从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整体实力来看,即便太平天国全力北伐,也很难战胜清军。而且,如果洪秀全等人放弃易守难攻的南京,再次转入奔袭作战的状态,势必会遭到各地清军的围追堵截,最终消耗殆尽。
因为着袜卖急当皇上享受。早已忘了初心。
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尽。太平军人数增至五十万(裹挟难民),3月19日攻克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陆建瀛阵亡。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在杨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欢呼声中,进入金陵城,暂住藩习衙署,不久修缮两江总督衙门,改作天王府,并宣布定都金陵,告橡逗改名天京,如隐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政权。
普遍没有文化,没见识。到了南京就被这个花花世界吸引的去享受了,领导人早已没有了当初的熊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