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文字对文明进步是有决定作用的,所以,对日本人来说他们从中国引进文字是个不幸。如果他们能发展或引进一种表音或字母系统,书写他们的语言就会变得相对简单了。汉字——基本是象形的或表意的,与发音关系极不明确——已发展成一个复杂的体系并被用来创造了中国文学的杰作;但它们表达日语却很别扭。与中文不同,日语是表音的,想用汉字写出日语就像试图用汉字写出英语一样困难。然而,日本人为此努力奋斗,终于发展出一套自己的文字——准确地讲,是一套文字的两种形式。虽然原来的汉字被大量删减,而且在9到10世纪又统一了日语音节的音值,结果仍是十分麻烦。从那时起,学写日文——这个有48个音节符号和1850个不能取消的汉字的文字系统就成为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这种文字系统与其口语的结构、屈折变化和其他特性的大相径庭严重阻碍了表达的清晰。为了弥补这些缺点,大量的汉字被采用进日文中,使它在词汇和概念上都极大地丰富了。由于中文的环境,一个希望受教育的日本人几乎必须学习中文,因为它是几乎一切文学名著的载体。在好几个世纪里,日本学者、官员和文人都用中文文言写作,这与中世纪及其以后受过教育的欧洲人写拉丁文有点相似,但那些欧洲人也说拉丁语,而日本人说汉语的却很少。
最早日本没有文字,公元57年,汉朝光武帝封当时称作“倭国”的日本国王为“汉委奴国王”,赐予一枚用汉篆字刻制的“汉委奴国王”金印。这是日本最早见到的汉字,也是他们最早见到的文字,公元538年,中国的鉴真和尚把佛教传入日本,带去了许多佛教经书,为了引进中国最先进的文化,日本从公元607年到894年(日本宽平6年)曾十几回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在这漫长的历史期间,日本一直使用汉字。日本人从平安时代的中期,大约十世纪初前后,开始酝酿解决自己的文字的问题。在日本宽平六年(公元894年),废止了“遣唐使”制度,下决心创建日本自己的文字,包括创立完全摆脱中国风格的书法,这对于创立日本文字起了促进作用。日本“延喜”五年(公元905年)出现的《古今和歌集》算是个代表作,是在中国草书的基础上拉长了笔画,有的明显还是汉字,有的虽然不怎么像是汉字了,但仍然是汉字。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经过了差不多三百年左右的时间,才创造并不断完善、推广了“假名”。十一世纪中期出现的“万叶假名”以所谓的“女手”文字(其特点是笔画流丽而纤细),最早出现在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中。“平假名”的雏形则是十世纪末期出现的以《秋秋帖》为代表的“草假名”。“草假名”是从汉字草书中选出来作为标注汉字发音的语音符号的, 例如“平假名”的“ゆ ”即草书汉字的“由”字,“ み”即草书汉字的“美”字, 之所以叫“假名”,是相对于汉字这个真名而言的。“平假名”则是相对于“片假名”而言的。出了平假名之后,为了解决日本来自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外来语的应用,将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挑选出来形成了“片假名”。平假名、片假名将日本的文字彻底进化到表记文字的时代。
I don't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