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的主要语言特色是什么?

2024-12-05 00:46:3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饮酒》(其五)的主要语言特色是:平淡质朴。

这首诗融抒情、说理、写景于一体,语言平淡质朴,不假雕饰,但含蕴丰厚,富有理趣。体现出陶渊明领悟到了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人生真谛。

晋代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诗词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中的“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酒二十首

回答2:

  这首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所作的,它表现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折生活情趣。虽然,全诗语言清淡,不加雕饰,没有精致的修辞、华美的辞藻,似乎无意为诗,毫不着力,但却流露出浓浓的诗情。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个设问句,朴素自然,揭示了全涛的中心------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诗人的心境超脱世俗才感受到的。“心远”二字,乃是淘眼,它点出了境由心生的道理。就这两个字本身看,它平实无奇,实则是生花妙笔,与全句乃至全诗意境自然融合,成为点睛之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乍看好似信手沾来,随意而做,细研才悟出,此字乃是诗人之所在。它既表现出诗人正在采菊时,于无意中见南山的惊喜,又使人和物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闲适愉悦。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画面,涛人超脱俗的清风峻骨也跃然纸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厌恶污垢官场、安贫乐道、热爱自然的清高隐士的形象。他以菊为友,以山为朋,流连其间,自得其乐。好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难怪它会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朴实无华的语言,朴素真挚的情感,是(饮酒)一诗显著的特色。陶渊明以他令人敬佩的点石成金的功力,留下了许许多多传神的妙笔。读了这首诗,我不禁想起了李太摆的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回答3:

这首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所作的,它表现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折生活情趣。虽然,全诗语言清淡,不加雕饰,没有精致的修辞、华美的辞藻,似乎无意为诗,毫不着力,但却流露出浓浓的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