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切来说,这个答案是可以肯定的。除了今天应该没有虎,在宋朝时期,不但小说《水浒传》里说有虎,历史中山东一带也确实有老虎存在的记载,另外,宋朝时期全国各地虎患不小。而且,中国有历史记载的虎患自春秋时期的孔子时代都毫不例外的存在。
▲ 达摩御虎 老虎自古存在于民间
山东虎患:自春秋时代孔子时代就有明确记载
春秋孔子时代,我国山东地区就有相关老虎的记载。这在《礼记·檀弓下》中是这样描述的:
当时,孔子过泰山侧,见有妇人在墓旁哭泣,孔子让子路前去问其因,妇人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也就是说,经过了解,知道了这个妇人的一家子丧于虎患,因此哭泣。于是,孔子继续问“何为不去也”,妇人又答“无苛政。”听罢,夫子叹息道:“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礼记·檀弓下》记载的“苛政猛于虎
而在宋朝,山东同样有老虎,只不过随着山东人口的增加,比孔子过山东那会少了些。这也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
宋朝赵匡胤时期:老虎伤人事件屡见不鲜 皇帝明文悬赏捕虎
在古代中国,老虎伤人的事情屡见不鲜,在宋朝,这更算不上什么新闻。历史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说的是在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就曾经颁下诏书派使者到诸州抓老虎。不仅如此,赵匡胤还拨出一笔经费,专门用来悬赏此事。从赵匡胤悬赏打虎这份诏书可以窥见。
宋朝宋真宗时期:老虎也有灵性?山东一带老虎居然不伤人
那在真实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记载过在宋代山东一代有老虎的记载呢?无独有偶,历史上也不难找出这么一出。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山东有虎事件,记载的是在北宋宋真宗时期,有个武将途径山东,就曾遇到老虎。不过,这个老虎却不伤人,当老虎看到他们队伍里的橐驼时,也许是因为橐驼的身形过大,在老虎眼里就是庞然大物,当橐驼发出叫声,这只老虎犹如耗子见了猫般,居然丢下三只小虎崽自己逃窜开去。
因此,在宋朝时期的山东一代,就有了山东老虎不吃人的说法。
再比如,一次,宋真宗准备去泰山封禅,就派出太监做前哨前去打探路况等一系列事情。可太监回来的禀报简直让宋真宗给乐坏了,因为回来的太监告诉宋真宗,泰山一代地面有老虎不假,而且很容易看到,但是那里的老虎很友善,不伤人。
由宋真宗这段关于山东地区存在老虎事件的历史记载来看,古代出现的老虎未必都是凶恶异常,它们轻易不会袭击人,除非是真的饥不择食,或者感觉要面临威胁了。
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多次打虎事件与所反映的真实历史环境?
目前可以确定,在宋朝,不仅各地有老虎,而且老虎还不少,山东同样不会例外。如果不然,《水浒传》中诸位英雄打虎事件也不会纯属巧合的多次发生在山东地带。
《水浒传》里记载了多次打虎事件,而武松赤手空拳打的那只老虎地点就在景阳岗,实际,当时景阳岗的具体地点正好就在如今山东省聊城的阳谷县东,大约16公里外的张秋镇。又如,《水浒传》里也记载了李逵杀死过四只老虎,具体地点是沂岭。那沂岭又是今天的哪里呢?实际也是在山东。确切位置就在今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境内的一座山岭。
由此推断,在《水浒传》中提及的武松与李逵打虎事件完全有可能,这些应该来源于生活,当然未必就是由武松或李逵来打,只是借助了武松和李逵这个化名的身份而已。
结语:
综合而言,中国古代宋朝有老虎毋庸置疑,宋朝的山东地区有老虎也不假,可见,《水浒传》其中记载的打虎事件并非过分渲染,实际也是源于生活的一些情节写照。
▲ 如今动物园里的老虎,这张图的场景是
在中国古代的老虎,宋朝之后,此后直到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加,开荒者不断,山东地区的老虎逐步绝迹于山林。那么今天,老虎这个百兽之王,除了原始森林不知道有没有,其余的,大家可能也只有在动物园里能够看到了。
其实宋朝时期,山东不光老虎多,自然界生物链中的动物还有更多,从微生物到植物,再到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这些都是不缺的,只是工业革命来到之后,人类数量急速膨胀,占用和挤压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有些生物链顶端的动物虽然不是人类亲手杀死,却也是间接的帮凶。
古代的“苛政猛于虎”,“唐打虎”,还有各种小说中讲述的“打虎英雄”,从这些就能看出,老虎不像现在这样,被当作珍稀保护动物,而是被当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位置,那时能打虎的是英雄,而打虎也能是一种职业“唐打虎”。
我们知道老虎是生物链顶端的动物,需要极大的生存空间,宋朝时,人口没有那么多,对自然环境的占有就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其它的食草动物和小型食肉动物非常多,对于老虎来说,猎食非常容易,老虎的数量自然就会很多,而且是只要有山林的地方几乎都会有。
苛政猛于虎,由孔子口中讲述泰山有老虎的故事,这就能说明山东的老虎古已有之,而其数量不少:
《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其实不止山东,我们还学过“唐打虎”,这是讲述安徽的老虎,能够有人从事打虎职业,说明这个需求是不小的,而且很受世人尊重的职业,关键在于业务的熟练和胆识,我们记得,其中是一老一少就杀掉了一只大老虎,那威风八面的画面,相信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经幻想过。
古代有很多老虎的另一个证据就是那个“麝香虎骨膏”,如果没有老虎,哪来这样的药物呢?
而武松打虎更是被无数小伙伴模仿,虽然手下有可能是只猫或者狗,甚至是一只猪,有的是自己的玩伴,总之,这样的动作估计大家都模仿过。
野生老虎的快速消亡,就像恐龙一样,不一定是人类直接造成的,但是人类活动打破生物链,让它们没有的生存空间是可能的,我们每一次对未知自然界的探索,其实都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一次威胁。就像采蘑菇和苔藓这些动作,看似影响不大,其实对于那些以蘑菇和苔藓为食的野生动物来说都是一次“抢劫”,压缩了它们的生存空间,也会影响那些以它们喂食物的野生动物。
在古代,打虎是英雄,是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是很多父母官的政绩,所以武松会受到封赏,李忠会给自己起个好听的绰号“打虎将”,时代变化,老虎已经是濒危珍稀动物,需要我们人类小心呵护,就像大熊猫一样,人们每次听到东北虎的消息,都兴奋不已,觉得生态在恢复。
不仅仅是山东多虎,在历史上,老虎曾经广泛地分布在北方的广大地区。
一、气候原因在宋朝时代,包括山东、河南一带的气候,远比今天要更加湿润。黄河文明发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是因为这一带曾经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
河南简称“豫”,在许多年前,这儿甚至生存着只能在热带、亚热带生存的大象,而近年来的考古活动中,挖掘出来的许多动物、植物标本,都证明了这儿的气候,能够形成复杂、完善的生物圈。
所以,山东、河南一带多老虎,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无论是武松在景阳岗遇到虎,还是李逵在接老母亲的途中遇到虎,荒郊野外的,没什么不可能的。
武松打虎
二、环境因素老虎是食肉动物,而且是食物链顶端的猛兽。它主要是捕食其它兽类为食。按照食物链的分布原则,一定区域内的资源,只能供养一只老虎。
也就是说,老虎所需要的食物、活动区域,是受到资源限制的。而在古代,这儿丛林茂盛、野兽繁多,老虎又没有天敌,能够大量繁衍,所以古代经常遇到老虎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再者,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原地区人类的总数量也就是在一亿左右徘徊,而且经常因为战争造成人口的大量减少。人类的活动区域仅限于城市及周边很小的范围。客观上为老虎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李逵杀虎
三、人为因素首先,古代人类的武器并不先进,仅仅依靠弓箭、陷阱等捕捉老虎,对老虎的生存无法形成毁灭性的打击。而到了近代,人类进入了热兵器时代。
再厉害的猛兽,在火药武器面前也是死路一条,老虎在近代被大量搏杀!一方面,传统中医中虎骨是一味极其名贵的药材。另一方面,捕杀老虎成为勇猛的象征,家里摆张虎皮,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
其次,由于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的大量繁衍,导致山林消失、老虎的生存空间被一步压缩,最终导致老虎几乎在野外灭绝。
野生老虎
结语:地球上最凶猛的野兽不是老虎,而是人类。再厉害的老虎,碰到高度进化、会使用工具的人类,也只有落荒而逃。
相比现代,宋代的时候,人烟稀少、野兽遍地,老虎自然就多了。
老虎,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包括已经灭绝的新疆虎,野外灭绝的华南虎,仅在中国西南边境分布的孟加拉虎,少量分布在中国东北的西伯利亚虎。这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就是中国的特有虎种华南虎。
《水浒传》里面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武松打虎,除了武松打虎,还有李逵杀虎,解珍、解宝兄弟猎虎。《西游记》里,唐僧最初的坐骑白马,就是被老虎吃掉了。古代的打虎英雄也不止武松一个,北宋大文豪司马光在他的笔记《涑水记闻》里曾记录过顺阳县孔县令持箭射虎,虎口夺吏的英勇事迹。元朝正定县人张万户“平生射虎数十”,经常对老虎一剑封喉,人称“杀虎张”。明朝万历年间江苏镇江还出了个杀虎女英雄徐氏,手持刚叉刺瞎虎眼。中国古代关于猎虎、杀虎的事迹记录很多。这是因为古代老虎数量太多,“虎满为患”。山东虎患,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录,孔子一日路过泰山脚下,见一妇在墓前哭泣,他的弟子子路上前询问,农妇答曰: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再问为何不搬走,妇人又答曰:无暴政。孔子感慨万千,说出了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苛政猛于虎!
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太岳”,最高海拔虽只有1500多米,但毕竟也是崇山连绵,草木旺盛,老虎出没并不稀奇,从妇人所言“昔者、又、今”可知她三个至亲之人不是在同一个时间死于虎抓之下,可见山东之虎患,其实是古已有之。
在古代中国,华南虎的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几乎所有的虎患,都是指的华南虎。山东地区的虎患,可能在北宋和北宋以前较多,元明清之后,随着山东人口的激增,虎患趋于减少,但其他省份可就没这么幸运了。根据统计,从北魏到元朝末年今千年的时间里,全国共发生虎患16起,南方仅6起,这可能跟当时南方人烟稀少有关。可到了明清时期,南方的呼唤却曾爆发性增长,达到了惊人的514起。即便到了晚清、民国、建国初期,南方依然是虎患重灾区,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受虎患最严重的省份更是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灭虎行动。
《水浒传》里面虽然多次记载了打虎事迹,但事实上山东的虎患相比南方,还算是比较轻的。山东开发的早,齐鲁大地,自古人文鼎盛,春秋战国时期即有齐、鲁这样的大国,人口多,与老虎接触的机会也多。但是山东山地的占比不大,只占总面积的14.59%,不像南方一些多山的省份,老虎数量多,“蔚然成患”。
自明清起,山东的虎患趋于绝迹,这是因为山东的人口已经严重挤压了老虎的生存空间。华南虎逐渐从山东退出,南方因为山地多,且森林覆盖率高,老虎繁衍迅速,与人类的接触更频繁,经常下山猎杀牛羊牲畜,虎患比过去更严重。建国初期,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灭虎行动,华南虎此后竟至野外灭绝。而山东,早在清初老虎便已经基本绝迹了。
别说宋朝那么远,就提提解放以前,现在的城市地面,有多少是荒无人烟?没人管,树木丛生百里成大片,狼虫虎豹滋生山林间,中国地理大山多,老虎人称山代王,山代王没有天敌,饱吃生肉饮山泉,生活很悠闲,工作就是生殖和繁衍,当时虎成患,武松打虎人称赞,李逵杀虎美名传!
他们都是英雄,除害为的百姓保平安。现如今,社会大发展,世道大改变,人多了,虎少了,为了地球生态大家园,保护野生动物,列入法律条款,老虎在一级名单,如果有谁伤害虎,学武松的英雄?学李逵的大胆?哎呀,恐怕得住监,尝尝味道不错的牢饭!
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在山东聊城阳谷县张秋镇内。李逵在山东临沂市沂水县杀的四虎。解珍和解宝在山东登州城外捕虎。似乎,水浒里打虎杀虎,多半在山东。
但是在二十年前,曾有报道,河南孟州,有一位打虎英雄名满天下。(当时报纸上有刊登报道的文章和图片)。此人乃河南省政协委员何广位,一生中曾徒手打死或者活捉7只老虎,230多只豹子及八千多只野狼的传奇人物。
何老英雄自幼食量极大,是常人的5~10倍。少时入江湖习武卖艺,青年长成后力大无穷,武艺高强。以入山林打猎为生。且其打猎与众不同。什么武器也不用,全凭赤手空拳,而且大多是活捉。无论虎、豹、豺狼,均是用拳头将其打昏,然后捆绑了装入麻袋带回。据说,全国各地的公园、动物园中的虎豹有一半是他捉来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国自然灾害期间,陕西省闹狼灾,当地政府请他前往灭灾,他只身一人进入山群,找到狼群,直扑头狼,将数只头狼打昏绑缚后,其他的狼一轰而散!
古代春秋时,有鲁国(即今山东)卞邑大夫卞庄子,𡿨亦作管庄子、卞严子〉,以勇力驰名,尝欲刺虎,管竖子告诫他说:"两虎方食牛,牛甘必斗,斗者大者伤,小者亡,从伤而刺,一举必有两获。"卞庄子照着他的话办,果擒获两虎。
后来齐国欲伐鲁,只因惧怕卞庄子所以迟迟不敢出兵。有一次卞庄子在战斗中受围困,其杀敌数十人后因身体不支而亡。
综上,豫鲁等地虽处平原地区,但过去的年代人烟稀少,故有虎豹豺狼出没也是现实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我们郑州西郊自来水厂附近的山沟里,就经常有狼、狐狸等野生动物出没。
所以涚,巜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应该是真实的,并且还有李逵杀四虎、解珍解宝因打虎而逼上梁山的故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