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解决"三农"问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新农村建设是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对解决"三农"问题在理论上的继承和创新。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在内容上也是相近的,在某种意义上讲,解决"三农"问题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居民都愿意进城?因为城市基础条件好,公共设施完备,无论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福利,还是居住、生活、交流和个人发展,都比农村条件好,这是一个社区、地区、国家全面、综合、可持续发展的范畴,不仅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还包括公共基础设施的综合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个国家的农村问题,不仅包括解决农业、农民问题的功能,而且从面向未来、全局、世界与现代化的角度看,有应对国家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的多种综合功能:如①充当工业化的缓冲地带;②保护环境资源和文化资源;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④成为城市居民的精神故里和家园;⑤为国家可持续发展不断充电;⑥粮食安全和食品保障基地;⑦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基地;⑧扩充公共商品市场;⑨形成连结农村和城市的新兴产业;⑩防止地震、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这在成功地完成农村综合开发的国家和地区也得到验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问题对我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三农” 问题放在经济工作中的首位,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首位,总书记精辟概括的“二十字方针”更是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
为什么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首位?这不是其形式所决定,而是其内容所决定。因为新农村建设是综合、宏观、全局、动态、核心要素,是从树干、树根和树木的整体、全局和发展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从局部、分支、停止的角度看问题。这是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分析、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切入点,是分析、解决我国“三农”难题,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全面、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正确选择。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与方针,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全局、宏观、全面考虑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不为行业、部门和眼前利益所束缚、困惑,更不应该为其部门利益争执。对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综合改革与开发、农村教育卫生、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养老福利等问题,各级政府都应该统筹协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发挥整体效应。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不应该只停留在学者理论研究的层面上,而是学者、政府、企业、农民联合互动,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及早建立政府协调运作的组织管理机制。首先要有统筹协调的组织管理体制:国务院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与协调工作办公室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学者兼),各部委和省、市、县协调工作办公室都挂靠在某一部门,定期召开联系会议,每年有专项资金支持,咨询委员会开展相关调查研究,提出改进报告。求真务实,力戒政绩、形象工程,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农民与学者参与的评价与矫正机制。起步阶段,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学者与媒体广泛参与,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发展规划和运行机制。媒体每天举办现场实况转播与报道,报道成功农民的实例,以及有针对性的专家讨论,以及时反馈和改进。
(以上是来自光明观察的文章,自己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