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灵是一个宗教问题,有此兴趣的人,可以寻求宗教答案。在传统中国哲学领域,命题不同,叫作人是万物之灵。所以,灵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定义不同。哲学所理解的灵,是指人所具有的天地之间最高,最完备的存在方式。与此不同,自然界的其它任何一种存在方式,任何一种生命形式,都不是最完备的存在形式。所以,人是这些万物存在的最高形式,才能被称之为灵。这一定义极其重要,它几乎是哲学应用领域的前题。与天人合一理论一起,成为数术领域的公理。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医的辩证施治和阴阳五行体系,是对人类的,而不是对动物的,因为天人合一,不包括动物,只有人才是万物之灵。
万物皆有灵,世间万物都有灵性,就是你没有去深深地去体会,去接触某一种物种,任何一种动物你如果天天和它在一起,慢慢的你就会懂得它的一举一动都带有思想和情绪,什么表情是喜,什么表情是怒,什么表情是悲哀,什么表情是快乐。
当你感觉到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你,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感到孤单,有时莫名的喜悦,有时也有莫名的恐惧,你就意识到万物皆有灵了。你能与之互动,不可能什么都欢迎或喜欢你,不欢迎你要绕之,不喜欢你要避之,甚至憎恨你就要躲之方能大吉。其实绝大多数都能与之和平相处,有一条原则就是尊重,尊循道的逻辑,兼容包容就能相安无事。
这个问题是看待事物的层面问题。从宏观哲学意义上讲;万物皆有灵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运行中存在的,并且都有自己的个性,都会按自己的运行法则、规律运行,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规律,你能否认它有灵吗。如果从直观和微观层面来讲;我们无法找到确切的来证明、验证。所以这个问题主要看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灵表示动,动即主观,即万物都是主观的。灵上的山表示固体,在火烧时会活动,变成液体,即粒子有所喜好,当所有的喜好被清晰地被一个偏见的感官认识后,呈现出来的就是意识。其实意识只不过是偏好的自我认识而已。意识和万物都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