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工作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不少地方的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文化站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不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性障碍。乡镇文化站由乡镇政府负责管理,县文化主管部门仅对其行使业务指导职能,这种体制,一是产生了文化专干不专的问题。一些文化站干部常年承担行政工作任务,难有精力组织文化活动。二是县文化主管部门难以调配使用,造成文化站人员不能流动,缺乏活力。三是乡镇政府对文化站投入少,管理不力。有的乡镇因财政紧张,出现文化站被挤占、被挪作它用的现象。
(二)乡镇文化站队伍不稳定。众所周知,农村文化站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其先天性弱点,主要表现在编制偏少,隶属关系不清,生存经费拮据,岗位人员不稳。由于没有编制,人员待遇低,国家曾于1984年和1993年先后两次下拨文化站转干指标,解决了一部分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身份问题,但未转干的人员至今仍是聘用的,他们壮有所用,老无所养,这些根本性待遇问题得不到解决,使绝大多数文化站工作人员人心浮动。有的文化站工作人员长期被抽调搞乡镇中心工作,文化站被迫常年关门。
(三)乡镇文化站地位低下。由于没有把已经作为“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的文化站列入国家编制序列,没有真正得到法定的确认,导致文化站得不到应有的位置,文化干部被混岗使用,难以评上专业技术职称。甚至在有些领导眼里,文化站可有可无,根本就无地位而言。处于这样的境地,乡镇文化站的职能作用根本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乡镇文化站功能减弱。文化站是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的公益型文化事业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运用文化手段进行宣传鼓动和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但由于其功能减弱,加之文化站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素质不高,难以完成应当承担的工作任务,导致不少地方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看歌舞难,文体生活十分缺乏,从而使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有所蔓延甚至泛滥。
(五)乡镇文化站经费紧缺。文化站活动经费主要靠乡镇政府解决,由于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乡镇可用财力减少,对文化事业投入就更少。现在农村大部分地区农民生活并不富裕,特别是偏远山区文化活动无场地、无设施,与城市相比差距太大。由于经费严重不足,设施设备陈旧限制了文化站的发展,加之管理不善,使农村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而沦为“空壳文化站”。
(六)、领导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中文化站工作实绩没有列入硬性指标。各级领导对领导好或领导不好文化站,在领导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中绝大部分乡镇都没有硬性的指标规定,造成对文化站工作领导不力,或重视不够。使文化站的领导工作处于十分薄弱的状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空气站、牌子站、无人站”等名存实亡的文化站。
对乡镇文化站的现状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才能知道存在问题,才能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具有危机感,才能具有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