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谁最先给佛教贴上了“唯心主义”的标签,这个贴标签的人自己都没有把佛教搞明白,却误导了好几代人,使这好几代人与佛法擦肩而过,与智慧擦肩而过,与人生的实相擦肩而过。
事物的存在形式应该是多样性的,不能简单的以“唯物”或者“唯心”来定义它们。为了给自己的这种认识找到依据,我看了非常多的哲学书籍,想找找有没有第三种认识论。
当我开始接触佛学并且系统进行学习的时候,我就被佛教看世界的方法所深深吸引,进而被其折服。事实上,当我们深入经藏,系统学习佛教哲学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佛教的哲学世界里,既有唯物主义的内容,又有唯心主义的内容,佛教的哲学观从来不把这二者对立起来,而是借鉴它们各自的角度全方位的阐述我们的世界。
研究佛学,一定要搁置旧有的思想观点,辨证的看问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赞“佛教徒处在人类辨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恩格斯的这段话或许能改变很多人对佛教是唯心主义的顽固看法。
佛学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而是法则(即佛法)。
.
如:太阳从东方升起自西方落下,讲的既不是东方也不是太阳,而是从东至西的这个规律和结果。
.
佛说一叶一菩提,讲的就是每片树叶落下时都有各自的途径、姿态、速度以及干扰等等,每片结局都不一样~这也是佛说的因果~
佛是唯心主义,六道轮回,第一道就是嗔,念,痴,,此为心念,讲因果,,,,有相即无相,无相即有相,涅槃之后如来如去,这是存在,,,,,固是唯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