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锅底儿”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中原吉祥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亦称之为“抢国底儿”或“温锅”。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因为内乱和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镐京,所以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西安西)东迁至东都洛邑(今洛阳)。
在周平王迁入新都之前,朝卿重臣纷纷建议为新都去去晦气,为东周长长威望。就这样周平王想到了虢仲,并委托虢仲主办法事。大家应知虢与国同音,是姓氏,出自姬姓,周文王之弟、武王叔父虢叔,封于虢(郑州市西北邙山脚下),子孙以国为姓。
虢仲得到平王授权处理新都入迁事宜,不敢怠慢,在洛阳新都城个个殿内、寝宫举办祭祀法事,法事中恭请德高望重、儿女双全、文武双全、家“士农工商士学”全、无刑罚、无丧偶者参加,组建祭祀台(乔迁台),乔迁台前就有这个具有“德高望重、儿女双全、文武双全、家士农工商士学全、无刑罚、无丧偶”者诵读乔迁祭祀文,并由先遣朝臣恭贺“新都乔迁之喜”。这就是“燎锅底儿”的由来。
简单说,“燎锅底”就是在搬家时,什么东西都可以先搬去,惟有铁锅必须最后才搬。搬铁锅时还要烙个大锅盔馍。
这馍要在原来的旧锅台上先烙一面,然后盖严用红头绳绕锅一圈,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搬进新家灶台上,翻个过继续烙熟。
随之炒菜做饭。这时前来祝贺的乡亲们,一面啃着焦黄焦黄的锅盔馍,一面喝着庆贺酒,就着七碟子八碗,边吃边拉家常。
这时满屋欢声笑语,充满喜庆。据说,这是通过定日子、“燎锅底”、“烙锅盔”,把旧屋里的喜气、财气一齐带进新屋来。让它和新屋新喜气、新财气接连起来,日后家里人祖祖辈辈不缺吃少穿,生活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