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位五通双电控电磁阀动作原理:给正动作线圈通电,则正动作气路接通(正动作出气孔有气),即使给正动作线圈断电后正动作气路仍然是接通的,将会一直维持到给反动作线圈通电为止。
给反动作线圈通电,则反动作气路接通(反动作出气孔有气),即使给反动作线圈断电后反动作气路仍然是接通的,将会一直维持到给正动作线圈通电为止。这相当于“自锁”。
2、两位三通电磁阀分为常闭型和常开型两种,常闭型指线圈没通电时气路是断的,常开型指线圈没通电时气路是通的。
常闭型两位三通电磁阀动作原理:给线圈通电,气路接通,线圈一旦断电,气路就会断开,这相当于“点动”。
3、常开型两位三通单电控电磁阀动作原理:给线圈通电,气路断开,线圈一旦断电,气路就会接通,这也是“点动”。单电控只有一个电磁头,得电后,电磁阀换向,失电后,电磁阀由于弹簧的作用复位。
4、双电控2位电磁阀有2个电磁头,只能其中一个得电,得电后,电磁阀换向,失电后,电磁阀保持位置,必须另一边的电磁头得电,电磁阀才回复原位。
扩展资料
选型依据
电磁阀选型首先应该依次遵循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经济性四大原 则,其次是根据六个方面的现场工况(即管道参数、流体参数、压力参数、电气参数、动作方式、特殊要求进行选择)。
选型依据:
1、根据管道参数选择电磁阀的:通径规格(即DN)、接口方式
1)按照现场管道内径尺寸或流量要求来确定通径(DN)尺寸;
2)接口方式,一般>DN50要选择法兰接口,≤DN50则可根据用户需要自由选择。
2、根据流体参数选择电磁阀的:材质、温度组
1)腐蚀性流体:宜选用耐腐蚀电磁阀和全不锈钢;食用超净流体:宜选用食品级不锈钢材质电磁阀;
2)高温流体:要选择采用耐高温的电工材料和密封材料制造的电磁阀,而且要选择活塞式结构类型的;
3)流体状态:大至有气态,液态或混合状态,特别是口径大于DN25时一定要区分开来;
4)流体粘度:通常在50cSt以下可任意选择,若超过此值,则要选用高粘度电磁阀。
3、根据压力参数选择电磁阀的:原理和结构品种
1)公称压力:这个参数与其它通用阀门的含义是一样的,是根据管道公称压力来定;
2)工作压力:如果工作压力低则必须选用直动或分步直动式原理;最低工作压差在0.04Mpa以上时直动式、分步直动式、先导式均可选用。
4、电气选择:电压规格应尽量优先选用AC220V、DC24较为方便。
5、根据持续工作时间长短来选择:常闭、常开、或可持续通电
1)当电磁阀需要长时间开启,并且持续的时间多于关闭的时间应选 用常开型;
2)要是开启的时间短或开和关的时间不多时,则选常闭型;
3)但是有些用于安全保护的工况,如炉、窑火焰监测,则不能选常开的,应选可长期通电型。
6、根据环境要求选择辅助功能:防爆、止回、手动、防水雾、水淋、潜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位五通电磁阀
百度百科-二位三通电磁阀
百度百科-双控电磁阀
百度百科-电磁阀
两位五通双电控电磁阀动作原理:给正动作线圈通电,则正动作气路接通(正动作出气孔有气),即使给正动作线圈断电后正动作气路仍然是接通的,将会一直维持到给反动作线圈通电为止。 给反动作线圈通电,则反动作气路接通(反动作出气孔有气),即使给反动作线圈断电后反动作气路仍然是接通的,将会一直维持到给正动作线圈通电为止。这相当于“自锁”。
两位三通电磁阀分为常闭型和常开型两种,常闭型指线圈没通电时气路是断的,常开型指线圈没通电时气路是通的。 常闭型两位三通电磁阀动作原理:给线圈通电,气路接通,线圈一旦断电,气路就会断开,这相当于“点动”。
常开型两位三通单电控电磁阀动作原理:给线圈通电,气路断开,线圈一旦断电,气路就会接通,这也是“点动”。
单电控只有一个电磁头,得电后,电磁阀换向,失电后,电磁阀由于弹簧的作用复位。
双电控2位电磁阀有2个电磁头,只能其中一个得电,得电后,电磁阀换向,失电后,电磁阀保持位置,必须另一边的电磁头得电,电磁阀才回复原位。
以下是阀门行业中公认的一些知名品牌,它们被广泛认可并享有很高的声誉。虽然排名可能因时间和市场情况而有所变化,但以下品牌通常被认为是阀门行业的顶级品牌之一:
水系统阀门和工业阀门以下比较有影响力的一线品牌可以作为参考,以下是2022-2023年国内一线十大阀门品牌企业厂家,但是仅供参考: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冠龙阀门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奇众阀门制造有限公司、三花、苏盐、神通、苏阀、南方、江一、尧字。
以上厂家只是预估和参考的作用,具体情况可能会因为市场行情的变化、竞争格局大小、产品质量稳定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或者随时浮动的情况发生。阀门作为工业生产和民用设施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装置,其品牌的质量和声誉直接影响着使用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这些品牌在阀门行业中以其创新技术、高品质产品和可靠性而著名。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和行业发展变化快速,不同的排名可能会因时间和地区而有所不同。对于最新的排名信息,建议参考行业报告、专业机构或市场调研数据,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