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因为陈寿就处在三国时期,写的都是真人真事。
1.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
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具体看↓
陈寿出生在三国时期,写三国志时是晋朝初期,时间很近,而且陈寿很谨慎,他不会选那些不实用的材料,所以他写的内容很少,本来只有薄薄一小本,后来裴松之加了注,才成为现在这样,所以三国志上的历史记载基本上很可靠
我想,因该是魏国灭蜀国时,在蜀国都城成都找到那些蜀国大臣记载的资料。然后司马炎篡夺皇位后,司马炎把各国的记载资料交给陈寿,所以,陈寿才写的三国志(这只是我的想法)
陈寿生活得时期离得三国比较近的,所以认为比较准确
应该是陈寿距离那个时代较近 并且此人十分严谨 许多资料都是他亲自查证确认才写入三国志 那些没有确切资料的他宁愿不记录在案 当然说的话应该是推断的大概意思把 就象知道回信的内容就可以大概推测出原信的内容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