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周期元素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性质如下表所示:A2p能级电子半充满B与A同周期,

2025-04-08 19:24: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前四周期元素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2p能级电子半充满,则A为氮元素,B与A同周期,且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B为氧元素,C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原子轨道排有电子,且只有1个未成对电子,则C为钠元素,在前四周期元素中E元素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则E为铬元素,D其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msnmpn+2,则D为第ⅥA族元素,原子序数小于铬大于钠,则D为硫元素,F基态F+各能层电子全充满,则F为铜元素,
(1)E为铬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有7种能量不同的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F为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ⅠB族,其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故答案为:7; 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四;ⅠB;3d104s1
(2)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形成一种同时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化合物为过氧化钠,它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3)元素随着非金属性的增强,第一电离能也增大,但由于氮元素最外层p轨道上电子处于半满状态,是一种稳定结构,所以氮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相邻的同周期元素,所以A、B、C、D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O>S>N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B、C、D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O2->Na+
故答案为:N>O>S>Na; S2->O2->Na+
(4)可以根据氧和硫的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氧气能将硫化氢中的硫氧化成硫单质,方程式为2H2S+O2=2S↓+2H2O,
故答案为:2H2S+O2=2S↓+2H2O.
(5)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是因为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故答案为: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