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告诉了我们什么?

哥弟俩的精神?人人都能成功?不止这些吧?
2024-11-13 01:26:4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题记:你的财富是什么?——周六《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观后有感。 你的财富是什么?不晓得现在的人有没有仔细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可能我们已经习惯于用金钱去衡量我们的财富,而忘记了,有一笔无形的资产,是造化在生活中给予人们的,于是乎很多人用他的肉眼看世界而忘记了睁开心眼。电影里好多关于钱的镜头,但是每一次,都让人觉得无比沉重,与生活比起来微不足道。第一次,是跳进粪坑里换得的一张偶像的签名照的两个硬币,关于那个签名,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是种信仰,是一种从某种意义上坚定到可以为此“牺牲”的。再来是在火车上一次次倒卖小商品日复一日的数着手中的硬币,脸上浮现着孩子特有的天真笑脸。之后是误打误撞在泰姬陵成为导游及贩卖游客鞋子小贩时手中那一叠叠的钞票,从惶惑的接过纸币到漠然的数着成叠的钞票,脸上不再有数铜板的天真,却搀杂了成年人的老练。过早的在险恶的生活里挣扎,让人成长的更“聪明”而摆脱“穷鬼”的愿望也更强烈,于是成就了“哥”,或许是在哥哥的庇荫下幸免于难,又或者是不够聪明,弟弟才得以保留着那份特有的单纯,又或者叫老实。也正因为不知道生活的险恶或者还来不及知道生活的险恶,所以未懂得害怕,而天真的责备一起亡命的哥哥为什么不让自己去当歌星,自己还是要回去唱歌,然后可以和喜欢的人住在大房子里不再做穷人,长大了才知道,可以做梦也是种幸福,许多人原来早早就失去了做梦的权利,例如哥哥,因为他是唯一一个看着一个健康小孩如何“准备好”成为一个“歌手”的,“成功”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对于乞讨者是健康的肉体,而对于圈中人或者是灵魂)?因为对自身的危险并未察觉所以重的是感情,牵挂的是伙伴,而强烈意识到自己身在危险里的哥哥连自己是否可以活着逃出去都不知道,又如何顾及得了弟弟以外的伙伴了,或者这正的区别也是他们变的不同的原因,对于各个来说,保护,是种必然的使命,而弟弟对于同伴的牵挂却是另一种寻觅的使命……远了,好象只是说给自己听。 有许多事情是因为经历,得以积累,所以并不仅仅经过教育,我们才可以学习,生活一直是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导师。一再强调未受过正规教育来自贫民窟的穷小子象万能电脑一样全部答对了连律师,教授,医生等“博学”的人都不能回答的问题,可惜,那是证明他们某方面有很好的能力可是并不代表博学,那是大部分人的偏见和误解,于是在中国式教育下产生了大批“高分低能”的畸形存在,真是象黄语焉一样。熟读各秘籍却不会武功知其言而不知道其所以言,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关于轻贱的人命,金钱又算得了什么?失去了母亲,朋友,发现活下去几成奢望。大热天里的一支汽水就可以换得一条年幼的生命。用美好的幻想和希望去制造假象,然后将你引入万丈深渊,从此万劫不复,往后唯一能做的,便是“在你的葬礼上唱歌。”可惜啊,谁会出席谁的葬礼天知道,甚至于某天横死街头也不过被放进标着“无人认领”盒子里塞进焚尸炉里跟着黑烟灰飞湮灭总有忍不住痛哭流涕的冲动~~~叹```偶是太弱了,这和爱吃辣椒的人一样,自虐是种快感,难过和快乐,这些感官刺激都是会上瘾的。正如女主角说的那样,人们喜欢去看一个节目是因为看节目的时候可以进入另一种生活,可以暂时的忘记生活中的烦恼,看电影同理,因此并不是个消磨时间的娱乐,更多时候对我来说,是个思考的空间或者一次次学习的课程。电影,其实是种表达的方式,可以说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一个故事,但是也可以说是和创作者之间的一次贴近的交流,因为有了电影,我们得以“借”导演的眼睛去看看他的世界,去听听,藏在电影里的灵魂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有的事情并不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才得以领悟的,纷繁复杂的世界在发生着许多的事情,而我们凡人肉身何得以一一领略?更何况你不能在同一时间踏入同一条河呢?于是有感同身受。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音乐,影片的配乐很赞,影院的奇异之处就是可以在听觉上让你最大化的被感染,瞬间让你兴奋起来,心砰砰的狂跃。讲述孩子童年时候的那段孩子般调皮捣蛋的旋律让你晓得原来声音也是可以有表情的,逃走的那段配乐直听得手心出汗,棒打鸳鸯的配乐又是那么哀怨,哈哈,这也是我为什么那么钟情印度音乐的原因。因为那些旋律总是一下就能抓住我的感官。 下面引自一段影片介绍````````《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发生在遥远的印度,刚刚发生过恐怖袭击的孟买,一位在呼叫中心里端茶送水的小弟贾巴尔参加了孟买的《开心辞典》节目。孟买版《开心辞典》的冠军可以获得20000000卢比,不用数了,两千万卢比。按照40:1的汇率,它相当于50万美金。这位茶水小弟一路冲到最后一关,顺利地拿到了冠军,抱得美人归,生了一对龙凤胎,然后当选印度总统。最后,他老死了,电影结束了。相信看到这一段,很多人已经下去回帖了。好吧,让我们从这里开始正式说这部片子。在参加最后一关之前,茶水弟被警察逮捕了。理由很充分:你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印度社会的贱民,评什么能答对那么多教授都回答不对的问题?所以,他一定是用了什么方法作弊。警察叔叔的任务就是仔仔细细地拷打他,让他老老实实说出真相。故事就这样开始了。。。。。。电影在这个情节上设置得非常巧妙,据说它是根据一部叫做《Q&A》的小说改编而成,那么就应该说是作者的构思很精奇。在拷打的过程中,贾巴尔一次次回忆他的过去。在那些贫民窟里和兄长挣扎求生的岁月里,他生命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刚好和电视节目里的题目一一吻合,所以,他碰巧知道这些题目的答案。每拷打他一道题,就是闪回一段他的人生。你从一开始关注他是否能否得奖,慢慢地被他的人生故事所吸引。而这些人生片段又是那么的精准,很快就能把你的感情投射到这位茶水小弟身上,关注他的人生故事,最后忘记了电视节目这档事。虽然你看到的是许多碎片状的回忆,但是你一边看,一边会很自然地在脑海中组织故事,贾巴尔的完整一生就这么被你在不知不觉中编写完毕。我只想说其中的一场戏:贾巴尔被问到印度千元卢比上狮子脚下的箴言是什么,他居然要求动用求助的机会,全场哗然。咄咄逼人的主持人带着轻蔑的口吻问他:你怎么连本国钱币上的字都不知道?贾巴尔抬起眼睛反问主持人:您知道一杯茶卖多少钱么?导演不用一个镜头去描绘他生活的艰辛,但用这一场戏里就道尽了社会底层的艰难。《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里还有一条线索:贾巴尔和哥哥的关系。他们在一次宗教冲突中失去了母亲,两兄弟相依为命。由于彼此的性格不同,最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哥俩的故事活脱脱就是余华《兄弟》的翻版,但是要比《兄弟》精彩得多。哥哥要做人上人,选择了残忍和冷酷,最终也获得了成功。他一度把贾巴尔赶走,任其自生自灭。但是在他的一生之中,两次关键时刻选择了站在弟弟一边。第一次的结果是让他们获得了自由,第二次的结果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虽然是一个配角,但是从幼年到童年,这个人物有清晰的发展脉络,让你相信他会选择那样的人生道路。而他人性中善良和亲情的一面依旧不时闪动,因此造成了他最终悲剧性的结局,让人万分同情。一次电视比赛,就是一个印度贫民一生的万花筒。有天真快乐的童年,有血腥残忍的宗教冲突,有敲骨吮髓的丐帮生活,这一切就发生在孟买漂亮的城区边上。光怪陆离的贫民窟生活,是印度的另外一个世界,仿佛天堂的边上就紧挨着地狱。但是贾巴尔始终保持着他的天真和善良,心怀美好爱情,最终走到屏幕前成为一个接受万众欢呼的英雄。影片的后半部分远不如前半部分精彩,大团圆的结尾让所有人都如释重负,但是又觉得心里爽然若失。之前那些残忍黑暗的内容始终在眼前无法驱散,以至于让结尾显得有些轻佻,亵渎了那些贫民窟里随时随地发生着的苦难。 我也很喜欢这部影片 以上是引自一个朋友的博客 你能有所思考 就很好了

回答2:

揪着心看完,感慨万千,这部由英国人导演的印度影片,全片没有哪怕一点关于印度社会正面的描写,影片除了男女主人翁几乎没一个好人,让人觉得这仿佛是西方人特别愿意看到的东西,随着影片的获奖及热播,这必将成为世界了解印度的一个窗口。难道印度只有这些吗?遍地的垃圾,错落的贫民窟,肮脏的街道,贫穷、刻薄、狠毒的人们。显然不是,如若如此,据某国际权威机构调查的印度人的幸福指数也就不会常年排在世界的前几名,远远超过中国,日本和美国了。记得92年由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影片描写了一个“民告官”的故事,赞颂了小人物的自尊、自强、自信。该片获意大利第1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由于当时的中国开放程度还不高,互联网还不普及,所以造成很多西方人认为中国就象电影里的一样贫穷、肮脏,中国人也是那么狡猾、刻薄,以至于在加拿大,当地人听说你是中国人时,竟然会拔出枪对着你(此事在当年的一期<读者>上有过专门的报道,印象十分深刻)。我无意让电影政治化,但这是一部彻彻底底的英国电影,它符合了西方人的口味,展现的是西方人愿意看到的东西,就象他们看我们中国一样,现在也是如此。当我们繁荣,当我们强大的时候,他们无不展现出一幅酸葡萄的嘴脸。不要嘲笑印度,毕竟我们也就在他们前面不远。

回答3:

血浓于水吧 他哥为了他 最终放弃金钱 牺牲了自己 成全了他弟弟 还有正义将战胜邪恶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