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龙是热门车型之一,为何在公路上却很少见?

2025-04-08 20:58: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台日系品牌打造的纯正美系车终于国产,然后用中国车主20年前给起的诨号当中国名字。拥有如此曲折戏剧化身世的,就是一汽丰田即将上市的全新旗舰轿车——亚洲龙。少数老车主一听这个名字会一拍大腿,但更多的人则会一脸茫然。没事儿,本期我就来和大家唠唠亚洲龙的身世。

Avalon,这个名字来源于亚瑟王史诗传说中的精灵国度——Avalon岛。传说亚瑟王在与莫德雷德(侄子兼亲儿子)的激战中身受重伤,最终在Avalon岛上长眠。这座岛屿也是凯尔特民族神话和古德鲁伊宗教信仰中的圣地,德鲁伊教是基督教占领英国之前拥有统治地位的教派,权利媲美国王。

有意思的是,丰田还有些车型的名字与权利有关系,如皇冠、凯美瑞,其中凯美瑞来自日语かんむり的音译,意为“皇冠”。

Avalon(以下均称亚洲龙)是丰田专门为北美市场打造的第一款车型,定位高于凯美瑞,低于雷克萨斯ES,是丰田在北美的旗舰车型。它的诞生,也是丰田豪华梦的一部分,也是迎合美国市场的产物。

众所周知,美国人喜欢“大车”,这个“大”不止于尺寸,还体现在动力和大气豪华等方面。20世纪50年代,二战结束后的美国国力大增,汽车也越来越大。到了70年代石油危机之前时,全尺寸车的长度甚至超过5700mm。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1941)大规模修建公路,公民居住环境也普遍宽裕,这种车也有容身之地。

但是从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汽车大举进入美国市场,尤其是70年代石油危机的契机,导致全尺寸车销量下滑,丰田等日系品牌凭借中小型汽车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高性价比迅速崛起,给美国汽车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丰田已经在北美站住脚跟,但随着油价下降,美国全尺寸车进入大发展时期,欧洲豪华品牌也纷纷进军美国市场,丰田同样希望分得一杯羹,但当时丰田品牌仍与平民车挂钩,要想进入豪华市场难上加难。后来在丰田董事长丰田英二的推动下,丰田投入巨大精力研究美国用户的喜好后,终于在1988年推出雷克萨斯,很快就在美国站稳脚跟。随后,丰田品牌也要尝试一下向上拓展了。

实际上此前丰田就一直在尝试,1955年推出第一代皇冠就开始向美国出口,但是皇冠在美国并不受欢迎,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皇冠在美国人看来太“小”了,价格又高。皇冠在第六代(1979-1983)才推出了宽度超过1700mm的皇家沙龙版,普通版的车宽直到第十二代(2003-2008)才飙升到1780mm。

惨淡的销量让皇冠在美国碰壁,导致丰田在此级别上依旧有产品空白。于是,第三代丰田Mark II(锐志前身)就顶上来了,出口版开始命名为Cressida(1976-1992)在北美销售。Cressida有舒适安静、后驱操控性、油耗和可靠性等优点,缺点则是后排空间不足且座椅小,导致满座后舒适度下降,行李厢也比较小。到了1992年,受本身产品力、雷克萨斯的诞生以及关税等一系列因素,Cressida就在北美退市了,于是的丰田的产品线又出现了空白。

丰田在北美市场需要的是一款休闲旗舰车,1990年丰田启动了299T计划,1991年还在东京车展上发布了亚洲龙概念车,展示了打造休闲旗舰车的规划。四年后,亚洲龙在美国芝加哥车展上首次亮相,当年年底量产车作为1995款正式上市,这是丰田首款“北美特供车”。第一代亚洲龙基于同时期的凯美瑞(代号XV10)平台打造,实际上代号XV10的凯美瑞也是“特供版”。

要说亚洲龙,我们还得先说说凯美瑞。同时期的凯美瑞有两个版本,分别是标准版(代号V30,1990-1994)和宽体版(代号XV10,1991-1996)。出于降低税费的原因,在日本市场销售的标准版的宽度(1700mm以内)和长度(4700mm以内)都要受到限制,但这样的尺寸在北美地区显然行不通,于是丰田在1991年推出了大一号的的宽体版,提供2.2L直4和3.0L V6发动机。实际上XV10系列代表了日本以外所有市场的第三代丰田凯美瑞,也正是从这一代开始,凯美瑞正式从紧凑型迈入中型车级别。

回答2:

作为上市才一年的车型,亚洲龙销量有着不错的成绩,的确是一款热销车型,这一点表述的没有毛病。

其配置和安全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比如标配LED大灯、自适应巡航、主被动安全辅助、十气囊等等。同时车身尺寸与ES相仿,在外观和空间方面都能很好满足用车需求,提升档次与用车品质。

而受制于产能的影响,亚洲龙不可能像其他车型一样,遍地都是。另外一点因素在于上市仅一年,时间线过短也是影响能见度的因素之一。

回答3:

越野车型,适合在野外开,因此在公路上比较少见

回答4:

它的知名度低,而且价格不是很理想

回答5:

应该是买的人比较的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