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仅就专利而言,感觉与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首先,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一向“重文轻工”,相对于当时的显学,所谓技术一直就是奇技淫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次,从民间看,则通过家传、授徒等方式,通过限定传播范围对各种技术进行最原始的保护,在今天看来,这可以视为“技术秘密”,这种保护方式也是欧洲知识产权制度最初的源头之一。不为统治者认可,仅为民间保护,其有效性是极其有限的。同时,从目的角度出发,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是通过保护最终达到传播目的,而“技术秘密”以限制传播的方式达到保护的目的,两者在本质上有很大区别。所以,个人认为,基于传统古代中国官方没有也不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在民间产生了类似于习惯的有限的保护。
如一楼所言,这个题目太大了,一点个人小小看法,希望对小丫头有所帮助。
我就举我比较熟悉的著作权法(属于知识产权法范畴),中国的第一部著作权法律是晚清的大清印刷物专律,而且是在新政时期,属于引进品。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知识产权法,也没有形成体系,是因为中国在封建时期的法律主要是刑民合一的,而且在民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在伦理方面的。
而且在关于出版方面的主要是限制性的,比如“文字狱”对中国的著作权体系的形成就构成了很大的阻碍。
而且中国古代社会是重农轻工的,而主要知识分子阶层集中在了传统的儒学等学科方面,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没有知识产权法的主要因素。
在国外知识产权法律也是在19世纪才发展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