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临终绝笔主要写了他自己一生所思所感,以及最后要即将去世时候的遗憾。李白作为一个大文豪,最终在要去世之前写了这样一篇让人读起来十分悲伤难受的诗,所以能够使人读完过后潸然泪下。而且我们也都觉得李白一生如此的豪放,在晚年的时候竟然写出这样一篇让人十分伤心的文章,觉得有英雄迟暮的感觉,就算是大文豪也有即将老去的时候。
李白的这首诗中主要提及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大鹏,一个是孔子。他提及大鹏的时候是说大鹏鸟想要扶摇而上九万里,但是在半空中的时候却因为力量无法达到而下雨而归了,所以说即使是这样,他依然想要扇动他的翅膀,继续的飞向天空,去寻找属于他自己的天空,去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一片天。
所以说李白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将他自己比作是那个大鹏鸟,虽然多次的想要获得功名,或者说是获得官职,但最终却没有办法得到任何的一官半职,或者说得到了过后也很快的就失去了。但是他仍然不甘心,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志向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大鹏鸟,所以他不可能在困难面前随随便便地就退缩。他是想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无论遇到任何的困难,任何的艰难险阻,他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执着的坚持与追求。
其实我觉得之所以李白的临终绝笔写得使人读完潸然泪下,其一是因为它的内容的确是比较的悲凉,但是从中也能体现出李白的那种生而为人的倔强。与此同时,因为这是李白的临终绝笔,所以大家联想到李白在写完这首诗之后不久便去世了,可以说是对大文豪李白的一种怀念吧。
李白临终绝笔写着临路歌,这首歌写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读完后让人黯然泪下。
李白临终绝笔时写下。临终歌。关于李白的死有各种各样的传闻,说明说李白是一个有带有国家抱负但是始终未完成心愿的一个人。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他在病榻前,将一生著作全部交付给李阳冰。李阳冰把它们编成《草堂集》10卷。这年11月,诗人便与世长辞,终年62岁。在临终前,李白总结一生,写下了他的绝笔《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人以大鹏自比,那展翅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被摧落了,孔子已死,还有谁为大鹏的摧落而流泪呢?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责问,充满了对自己一生而悲愤的心绪。
李白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渴望凭借自己的才能为祖国做一番事业。从青年时代起,直到临终前,他一直在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奋斗。然而,那个社会给了他什么呢?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迫害。最后他抱着遗憾,在寂寞和贫困中悲愤而去!
关于李白的死,后人有各种不同的传说。唐代的项斯在诗中说:“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旧唐书》也说李白是饮酒过度而死的。五代王保定说李白是醉游采石江中,入水捉月而死的。这些传说,后来都成为后人对李白的怀念。
饮酒,是李白生活中的特殊爱好。醉死的传说,突出了李白傲岸不羁的性格。入水捉月而死的传说,更加富于浪漫气息。因为月亮在李白的诗中,是高尚,光明,纯洁的象征。他常以明月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表现了他对光明纯洁的向往。关于李白醉后入水捉月而死的传说,正好表明了他对高尚理想的追求,也表明了他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临终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漂流在异乡。”
也就那样吧,感触深的时候读什么都能读出泪来,感触不想深的时候,也就那么一回事。全看你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