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时候,爸爸这个称呼是一开始没有,古人一般都认为长兄如父,长嫂如母,所以在一般家庭里,也会称哥哥做父亲。
我们在《木兰辞》里有一段‘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那个北朝时期人们就会把父亲称作爷。
三国时期,一般家庭里才开出现家父这个称呼,在对外称呼自己父亲时候都会说家父如何如何,这样比较温和。
后来在三国有人开始称父亲为爸爸,这个爸爸一词开始被使用,只是在家里自己称呼,对外不会使用。
到了唐朝时候,父亲地位在家里很高,没有武则天时代里。所以那个时候唐朝会把父亲称作大人,哥哥,因为在那时候有些少数民族读音里哥哥是代表父亲。
在古代时期,很多文化和我们现在不同,尤其古代社会里有很多不同民族文化,所以对父亲称呼也就不同。
可是在古代一般家里有父亲就父亲最大,如果父亲去世了,家里就长兄最大。
所以阿兄也是对哥哥,不是父亲意思,就是自己家兄长一种尊称。
在古代社会里,毕竟兄长有时候可以迎娶父亲小妾,或者父亲可以纳哥嫂,比较混乱。
不论如何对父亲称呼,只是一个对位置上称呼变化,没有实际作用,更改了称呼,父亲还是父亲。
古人对称呼会做出经常性变化,不一定什么时候想起什么又做出改变。
所以在唐朝时候一般都会称大人,哥哥这个叫法还是很少,在自己家里也许会有,但是在外面绝对很少。
兄长也是更多一些,阿兄这个称呼也很少,毕竟还是有家庭等级来阻止这个称呼。
家里自己同父同母之间孩子可能会称阿兄,可是异母孩子之间会有尊卑,不能这么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