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程度
“顿首”在古代拜礼中是比较轻于“稽首”,是地位相等或平辈相交的一种礼节,表示普通的礼貌。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毕恭毕敬的隆重大礼。
2、跪拜形式不一样
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
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男子双腿打开跪下去形成外八字状,女子跪下去时则双腿并拢。左手按右手上(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点在手背。
3、词性不一样
稽首是称扬之辞,顿首是请罪之辞,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顿首
百度百科-稽首
都是叩头之意。《周礼·春官·大祝》就提到九种跪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膜拜。但在古代,各种身份不同的人,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所规定使用的拜礼都是不同的,故这三者有着严格的区分。
“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毕恭毕敬的隆重大礼。《尚书·舜典传》说:“稽首,首至地,臣拜君之礼。”贾公彦注疏《礼记》也说:“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礼。”因为是“臣拜君之礼”,所以行礼时,施礼者引头至地时,要停留较长的时间。
也是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如:神仙见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金瓶梅》)
“顿首”在古代拜礼中是比较轻于“稽首”,是地位相等或平辈相交的一种礼节,表示普通的礼貌。行礼时,一般是跪拜在地上,引头至地,只作短暂的接触,就立即举起。(“顿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空首”是国君答拜臣下的礼节。空首的行礼方法是拜跪在地上后,先以双手落地,再引头至手。由于头并没有与地面接触,故曰“空”。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