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①
临川之城东②,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③,曰王羲之之墨池者④,荀伯子《临川记》云也⑤。羲之尝慕张芝⑥,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⑦?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⑧,而尝极东方⑨,出沧海⑩,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11),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12),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13)?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14)。教授王君盛(15),恐其不章也(16),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17)。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18),而因以及乎其迹邪(19)?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馀思(20),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①本文是作者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请而写的一篇叙记。文章先由墨池的传闻推出王羲之书法系由苦练造就的结论,然后引申到为学修身要靠后天勤奋深造的普遍道理。全文因小见大,语简意深,多设问句,辞气委婉,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风。
②临川:宋抚州临川郡。即今江西抚州市。
③洼然:低陷的样子。
④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后人号为“书圣”。
⑤荀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有《临川记》。《太平寰宇记》卷一一○载其记叙王羲之官临川及墨池的事。
⑥张芝:字伯英,东汉著名书法家,善草书,人称“草圣”。
⑦岂信然邪:难道是真的吗?
⑧“方羲之”句:王羲之当时与王述齐名,羲之任会稽内史,朝廷又命王述为扬州刺史,会稽属扬州,羲之耻位于王述下,便辞职隐居,誓不再仕。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⑨极:至,达。
⑩出沧海:泛舟东海。据《晋书·王羲之传》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1)徜徉(chángyáng常羊)肆恣:纵情遨游。
(12)“羲之”句:王羲之的书法初不如同时庾翼、郗愔,晚年才臻于精妙之境。见《晋书·王羲之传》。
(13)彼:指王羲之。
(14)州学舍:指抚州州府的学舍。
(15)教授:官名,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16)章:同“彰”。
(17)楹:厅堂前部的柱子。揭之:标明。
(18)不以废:不肯让它埋没。
(19)“而因”句:因而爱及到他的遗迹吗?
(20)仁人庄士:有道德修养、为人楷模的人。遗风馀思:留下来的风范,传下来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