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说的十思在现在有何借鉴意义

2025-04-08 13:59: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魏征作为盛唐谏议大夫,敢于直言诤谏,先后陈事二百余次,其中《谏太宗十思疏》对贵为人君的唐太宗李世民做人,治国,安民之道都阐明自己的观点,分析到位,道理深刻,对策独到,即使时至今日对政府高官执政也有现实意义。
原文言简意赅,随录其后: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此段文字的大意是,我听说,想要使树木长高,必须让树根牢固坚实;想使水流源源不断,必须从源头疏浚通畅;想要国家安定,就要德高望重深明大义。源头枯竭还要水流不断,树根不坚固还要树木长高,不能以德治国还要国家安定,我虽然不够聪明,(也)知道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么聪明能不知道吗?您作为治理天下的君王位高权重,不考虑居安思危,戒除奢靡,克勤克俭,岂不是砍掉树根而希望树木茂盛,堵住源头而希望水流源源不断吗。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维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此段文字的大意是,大概以往的帝王,取得政权治理国家,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太多了,能够由始至终都能做好的太少了。这不是得天下易,治天下难吗?都在于困难时,会以竭诚的态度对待下属,而顺利时,就会独断独行不拿下属当回事。彼此竭诚相待,虽然天各一方也会一心一意,团结成一家;不拿下属当回事,即使是骨肉关系,也会形同陌路,各不相关。(到那时)虽然用严酷的刑罚监督,用威风盛怒压制,最后只能使人们苟且偷安免予刑罚,而不会感恩戴德,表面恭恭敬敬而内心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如果人民有了怨恨,那就可怕了;人民既能拥戴你,也同样能够推翻你,所以还是要十分谨慎啊!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以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得。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要是能做到,遇到自己喜好的东西时,要知足懂得适可而止;将要做大事时,知道克制自己,使人民得以安定;想到位高权重的危险,就要谦虚注重自己的修养;害怕由于骄傲自满而招来祸端,就要有广纳百川的胸怀考虑不同政见;喜欢游乐,就要想到国君一年巡游三次作为限度;恐怕懒散懈怠,就要坚持善始善终;忧虑阻断言路,就要虚心听取下属的各种意见;害怕接受谗言邪念,就要自身正气除去邪恶;有所赏赐,就要考虑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随意奖赏;进行惩罚时,也要考虑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义气震怒而乱用刑罚。如果注意了这十个方面,就会因此获得许多收益。选择有本事的人任用,服从对的而执行,就会使聪明人用尽智慧,勇敢者竭尽全力,国君尽量去传播你的仁政,拥护你的人们全力效劳;文武相得益彰,天下大治,用不着您苦思苦想,亲历亲为,辛辛苦苦的付出越俎代庖的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