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黑龙江中考文言文考试范围是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出师表>
5<桃花源记>
6<岳阳楼记>
7<醉翁亭记>
9<送东阳马生序>
10<与朱元思书>
12<记承天寺夜游>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爱莲说>
15<陋室铭>
16<曹刿论战>
17<五柳先生传>
18<三峡>
但是好象还加了1或2篇 语文
试题结构增加综合性作文形式更自由开放
黑龙江省2006年的中考语文考试,命题依据仍然以2001年《标准》所规定的考试范围为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保障考试内容有合理的覆盖面,又能够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自由发挥提供空间考试的要求注重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从而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基本题型虽然还是以填充、问答、作文为主,但2006年的考试说明也提出了“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题型适当创新”的原则,因此,今年的题型也会采用图表、标示、批注等形式。选择题趋于消失,主观题将几乎占据总的题量。选材考虑到了学生回答的多种可能性,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为学生自由发挥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试题结构和部分分值有变化试题结构在2005年的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学习。各部分内容呈现的特点也稍有变化:“积累与运用”部分会继续考查学生语音、汉字、书写、标点、词语、句子、病句、修辞、语言运用、诗文默写、语段考查等知识,这部分分值有所下降,这块分值放到了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中;综合性学习今年将以独立的板块出现,考查的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尤其注意的是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即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其考查的重点就是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能力;阅读以考查精读能力为主,现代文将继续沿袭课外材料,文言文阅读材料主要参照语文教材,继续选用课外材料。
客观题将进一步减少,主观题型、开放题型将进一步增加。阅读的文章将以完整的篇章,强调整体的感知,重点考查理解、感悟、创新的能力,考查对文章的语言、主旨、风格、情感、价值的体验。
口语交际在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基础上,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作文的形式将更加自由开放: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选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按课标要求和2006年的考试说明,都要求考生“在创造性表述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数学
重点考查实践能力不出偏题、怪题
数学考查的内容以2001年《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基本依据,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
考试目标主要是考查学生应掌握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交流中积累的经验来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独立解决学科内相应问题和日常生活、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考查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考查学生用数学书面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能力、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与优化改进的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充满自信、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测试中加强对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应用等过程的考查;在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学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方面发展情况的考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试题将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题、应用性题、阅读理解题、探究性题等题型的功能,其中应用性试题力求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题中不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
考试内容包括(1)数与代数:实数、整式和分式;(2)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整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4)图形的相似: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5)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对称、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图形的相似;(6)图形与坐标;(7)图形与证明;(8)统计与概率;(9)实践与综合应用。
试卷结构(1)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所占百分比与它们在数学教学中所占课时的百分比大致相同。数与代数约占40%,空间与图形约占40%,统计与概率约占20%。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在前面三个领域的考查中渗透考查;(2)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它们所占分数的百分比分别约为20%~25%、15%~20%、55%~60%。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作图题和应用题。解答题按给出的要求应写出文字解答或证明以及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解答题将分步赋分。
难度分布易、中、难题分值比约为5∶4∶1,其中容易题难度系数为0.7以上,中等题难度系数为0.5~0.7,难题的难度系数为0.2~0.49;整卷难度系数约为0.65。
英语
选材更加贴近课本第Ⅱ卷凸显两大变化
今年中考英语说明体现出以下特点:
稳中有变“稳定”体现在2006年中考试题的分值、题型及难易程度变化都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第Ⅱ卷上:(1)完成句子,在2005年的完成句子的基础上细化为根据汉语提示或英语释义完成句子,补全单词或词组。(2)实验区的书面表达,增至两道作文题,供学生选择。
2006年考生是我省大面积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对他们的考查也将更加贴近课本的特点,即信息面广、词汇量大、考查语篇理解,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中考英语第II卷将有以下变化:按要求完成句子将变为:A)用下列方框中的词或短语完成句子;B)用所给词或词组的正确形式填空。补全对话中有一篇将改为七选五的选择题。在第II卷中,还将加上一道任务型阅读题,即读文章后,提取信息填表。
关心热点两耳要闻窗外事,不可只读圣贤书。这是当代中学生的职责和义务,也是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考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生存的环境。关注奥运会等体育赛事,学习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等。
体现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情感,用英语做事情,考查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对异国文化的了解。
更加广泛地面对全体学生有面对优秀学生的拔高题型,更多的则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题型,保持了稳定,有利于基础弱的学生的发挥。从第II卷的题型变化来看,减少了学生记单词的数量,只要你能读懂,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从某种意义上讲,试卷的难度降低。选材广泛,涉及学生的实际生活。阅读中有关于游戏的,有关于视觉科学的。着重考查学生在阅读中用单词和变化单词形式的能力。在任务型的阅读中,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对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则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用英语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贾瑞芳曹运静整理
物理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006年黑龙江省初中毕业物理学科考试与2005年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考试的主要依据由教育部2000年8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改为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考题难易比例、合卷分值有调整易、中、难题分值比由2005年的5:3:2调整为5:4:1,也就是说,中等题比例有所提高而较难题的比例有所下降。
2005年物理、化学合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物理占85分,化学占65分;而06年物理、化学合卷满分为120分,其中物理占70分,化学占50分。
试卷结构有变化2005年知识内容比例为:力学38%,热学12%,光学和原子物理8%,电学42%;06年考查内容比例为:科学探究约20%,科学内容约80%(其中物质约20%、运动和相互作用约40%,能量约40%)。2005年题型分布比例:选择题17%,填空题30%,作图与实验题30%,计算题23%;2006年题型比例:选择题约20%,填空与作图题约30%,实验与探究题约27%,综合题23%。
从以上变化和教育考试改革的形势来分析,试题将会非常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并且注意在实际情境中加强对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的考查。同时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但此类考查也会灵活多样、联系实际,以便引导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试题的综合程度会更强。探究实验的考查是物理学科重点关注的内容,与这门学科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它不但体现在实验探究题中,其他试题也渗入了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的能力考查。
化学
试题易、中、难比例为5:4:1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与培养
比较2005年与今年的中考说明,应该注意各版本教材相互重合的知识点,考查的重点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与培养。
考试范围试题背景资料的选取不受《课标》和教材的限制,可能更为广泛与灵活,平时的教学与复习应该关注和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大事件、新材料、新发现。如食品、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科技前沿、新能源等涉及的化学知识。第九、十章的知识肯定会有所体现,可能以背景出现,教学要注意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广度,不必钻得太深。基本知识板块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等。
考试内容与要求在重视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关注化学核心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开放性思维训练,重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试卷结构试题题型和往年一样为选择题(四选一)、填空以及简答题、实验及探究题和计算与分析题。在题型分布比例上略有所调整。选择题由25%调整为28%,填空及简答由42%调整为38%,实验与探究由22%调整为24%,计算与分析由11%调整为10%。在今年总分值减少的情况下,选择题可能会由8个减少至7个,填空与简答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可能比以往更高,注意训练学生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实验探究的考查力度加大,注重学生从信息中提取化学信息的能力,试题模式可以参看05年课改区试题以及今年中考说明,尤其注意新题型的训练。计算题为一个,要求掌握化学式、溶质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简单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上更加注重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分步骤给分。今年的中考试题易、中、难各类试题的分值比由去年5:3:2变为5:4:1,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知识面要求更广。
政治
新理念新结构新题型
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思想政治60分,历史4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采用两卷制,第I卷为选择题,占全卷总分值的36%左右;第II卷为非选择题,占全卷总分值的64%左右。
考试内容和题型比例略有调整在思想政治学科60分值中,初三内容约占45%(27分),初二内容约占40%(24分),包含5%的陕西时事在内的时事部分内容约占15%(9分),均为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期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和陕西省重要时事。题型比例为,第I卷选择题约占思想政治试卷分值的35%左右(21分),第II卷非选择题约占思想政治试卷分值的65%左右(39分)。开放性试题约占思想政治试卷分值的35%左右(21分),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之比约为6∶4。易、中、难题的分值比约为5∶4∶1。整卷难度值控制在0.65左右。
考试范围的内容有所减少《考试说明》对以往的中考内容进行了调整,删除了新课标中已不做要求而现行课标仍存在的学习内容,同时将十六大之后补充的教学内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明确了能力层次。需要强调的是,属于“活动”层次要求的考点共有30个,占1/3。这些“活动”要求,大多都是通过列举、参与、调查、关注、谈看法、提建议等形式呈现的,这就为设计活动类试题提供了知识基础,而这些题目都是每年试题的重点和“亮点”。
命题将进一步向新课程理念靠拢今年的试题将从9个方面体现新课程理念:①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②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重视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自主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③注重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④进一步体现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⑤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体现应用性和探究性;⑥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⑧在观点正确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真实见解;⑨设置选作题,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
第一次采用“题型示例”的形式对考试的各种题型进行“示例”,透露出的考试信息是:①淡化学科的政治色彩,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社会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突出试题的价值立意和教育功能,实现知识的生活化、人文化;②现实生活中一些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问题将成为命题的热点和重点。这些问题有的是从“小”处入手,选材于学生日常的生活现象,有的则从“大”处着眼,碰撞重大社会问题;③试题将淡化知识理论体系,加大试题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思维;④试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将设计一些强调学生实践和参与的环节;⑤答案设置采意不采点,要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留下最大的思维想象空间。
历史
重基础知识
试卷结构及试题类型命题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五个板块;命题将全面渗透新课程理念,体现课改精神,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考查知识主要包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考查能力主要有:基本技能,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想象能力,迁移能力,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历史评价的能力等;注重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主要涉及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爱国主义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的意识,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国际意识等;试卷结构是政治历史合卷,但不会综合考查。分值为满分40分,试题估计在11道左右,时间为30分钟左右。题型可能有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非选择题一般以试图分析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等方式呈现。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
命题趋势分析将会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乡土历史的考查上将会占较大的比例;将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多以巧妙的情景式叙述切入,注重对历史的感悟,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复习对策整合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将分布在教材同地方的考点具体内容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以时间顺序或历史不同阶段进行整合,并构建起树形知识网络,复习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视热点,重视教材中与陕西相关的内容。复习时要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尤其注重与陕西历史相关的热点知识,如红军长征胜利、西安事变等;要勤思考,善于总结方法规律。要多做样卷,掌握应考技巧,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题时,切忌做偏题、怪题和难题。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贾瑞芳整理
简析2006年《考试说明》
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不容忽视
具有规范中考命题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广大考生和教师了解考试要求,进而增加考试透明度。它不仅是广大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还是命题人员命制试题的依据。《考试说明》为我们描绘了今年中考化学试卷的试题构成蓝图。
《考试说明》中涉及的几个“比例”
试题难易比例
较易试题 约50分
中等试题 约20分
较难试题 约10分
试题题型比例
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35分
非选择题 45分
填空题 约22分
实验题 约15分
计算题 约 8分
试题内容比例
基本概念和原理 约24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 约26分
化学实验 约20分
化学计算 约10分
预测2006年考试方向
背景分析:目前黑龙江省2006年中考
突出“稳定”
2006年试题应该继续保持近两年的命题风格,试卷中的题型、题量、主干知识、考查能力层次等不会大起大落。
其中课标卷《考试说明》将中等难度试题比例中8分降至容易题,即容易题扩大了8分,保证了及格率。
突出“双基”
应该与2005年相近,注重双基的考查,加强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兼顾能力考查,在能力的考查中会加大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考查的力度。
突显“变化”
试题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体现新课程理念,渗透过程与方法,研究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呈现方式。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体现中考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正确导向性,这是新课改对中考试题的新要求,因此试题的变化应是我们备考人员意料之中的。
控制“难度”
化学全卷要保持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总体难度应控制在接近2005年平均分较为合适。
试题以求实现良好的区分,让优秀学生也有发挥潜能的空间。整卷要控制难度,但未必只有出难题,其可行地做法还有:常见试题变型,提高中档试题的考查力度,加强学科内知识点的综合程度,提高综合、分析考查力度,加强推断能力,提高化学用语等考查力度。
2006年的科学备考指南
研究《考试说明》的方法
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复习,考什么复习什么,考多难复习多难。狠抓双基落实,突出复习备考的重点和主干知识,注意化学用语规范、语言表述到位。以便明确复习备考的主攻方向。
研究分析两年试题的特点
笔者研究发现:试题体现了“有利选拔,兼顾水平、平稳过渡、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
同时,体现出新课程理念,体现学科特点,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对教学改革有较好的导向性。试卷重视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
下面笔者对“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
选择题第1、2题,体现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选择题第3题,体现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综合;选择题第4题、填空题2、3题,体现化学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的综合;计算题第2题,体现了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的结合;填空题第1题,体现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化学计算的有机结合;实验题第2题,渗透了探究性实验试题的考查;探究性实验就是借助实验手段来解决“未知”问题,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尽管题目本身的探究程度和探究方式还不完全尽如人意,但应意识到为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为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2006年试题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探究性、开放性实验试题。
2006年的复习策略
注意回归基础
建议认真阅读课本(特别是几本教材交叉的章节),主攻方向是65~70分中等和容易试题,提高中低档题得分率。
注意网络形成
化学复习应突出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带动其它知识块的复习,或者是将其它知识内容融合在这条主线中。
注意突出重点
在148个考试内容中D级要求层次有32个,重点集中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占16个,是总数的50%。《考试说明》中有明确规定,这里不再一一列出。
注意综合运用
中档以上的选择题中的四个选项一定会涉及四个知识点,非选择题中各知识块的考查会更加融合。加强综合性试题的专题训练,帮助学生进行细致分析。
试题核心:辨别典型的代表物。
解题依据: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实验全过程分析、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手段,最终确认物质。
综合因素:实验过程与实验方案的综合,物质性质与实验现象的综合,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的综合,实验数据与定量计算的综合。
注意联系实践
注意联系生活、社会、工农业生产,环境问题(空气、水),资源问题(节约用水、电,合理利用燃料等)、安全问题(防火,防爆,防化学中毒等)。
关注2006年的几个重要的世界日,例如:环境日、气候日、无烟日等。善于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
注意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环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或猜想),收集证据(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建议每一位在复习阶段,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专题,进行一次完整的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会探究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