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中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5年3月12口,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匾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山陵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半球形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整个大钟含有“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中山大道/包括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是原来的迎柩大道,也是南京第一条柏油马路,1926年动工,1929年完成。当时,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先生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组建筑,在形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增强了庄严的气氛。
陵墓人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个金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伟大志向。再前行为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24个鎏金大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攀登如此多的石阶较为艰难,但当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总理遗嘱》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华表为柱状标识物,标志祭堂即在此。
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这是一座仿宫殿式的祭堂,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波兰著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像座东西面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
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圹,里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墓圹里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
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圹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南京市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墓室周围。
中山陵园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敬仰。到南京游览的人,一般都要到中山陵瞻仰这位伟人。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设计非常成功,钟山与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所以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孙中山是人名,是中国的伟人。
中山陵是地名,是名义上埋葬孙中山的地方。
但中山陵可能有几个,有的是埋葬孙中山的遗体,有的是埋葬孙中山的衣冠。
一个男人与一个与这个男人名字很想的地方的关系,哈哈
孙老大是中山陵的产权所有人..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