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制社会产生、发展、繁荣较早的国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萌芽较早的国家。社会生产力逐步发展,即由木石器、铜石并用渐次向青铜、铁器文明过渡,三次社会大分工先后完成。社会政治中神权因素逐渐衰微,王权专制倾向日益强化,文武分职初步形成;思想文化走向繁荣,史官文化取代巫祝文化,学术下移取代学在官府,诸子学派形成,百家争鸣兴起。这是中国军事理论的文化基础。
中国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过程
中发挥过特殊的影响,对完成社会形态的转变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母
系氏族社会各个氏族团体之间为扩大生存空间,实行血亲复仇而爆发的武
力冲突,部族集团内部争长竞雄的武力冲突,标志着战争的萌芽。进入父
系制社会后,氏族内部分化的加剧,私有财产的出现,则诱发了较大规模
部族之间的战争,历史上著名的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就是这一类战争的
代表,标志严格意义上的战争初步成型。随之而来的是与阶级分化相联系
的部落征服战争,如尧、舜、禹征伐三苗之战。最后,与国家形成紧密联
系的阶级社会战争正式登台,夏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为中国战争起源的
整个历史过程划上了完整的句号。从此,“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
作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在整个社会活动中据有显著的地位。这是中国军事理论的实践基础。
自夏代至战国,见于史籍记述的,共发生过800余次战争和武力冲突。
有商汤伐桀、武王伐纣为代表的新旧王朝更替战争;周公东征一类的平息
叛乱、巩固统治秩序的战争;中原诸侯与周边少数部族之间的战争;诸侯
争霸与大国兼并的战争;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的统一战争;下层民众反抗暴
政的武装斗争等等。除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和反抗外敌入侵战争之
外,当时的战争已基本包举了战争类型的方方面面,战争的种类已相当齐
全。其中新旧王朝更替战争、诸侯争霸与大国兼并战争,是先秦战争活动
中的主流,对历史的进程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作战方式随时代进步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夏、商时代,
以步战为主,车战为辅。到了西周,车战替代步战成为作战的主要样式。
自春秋中期起,随着军队成员的改变,弩机等新式武器的使用,战争区域
由中原腹地向周边的扩展以及对戎狄步兵作战的需要,步兵重新崛起,步
战再次渐渐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水军和水战在南方地区开始出现。至于
骑战,最早在边疆部族中得到发展,战国中期起,被引人中原地区,成为
新的作战样式。至此,步、车、骑、舟诸兵种及相应的作战样式基本形成,
奠定了冷兵器时代作战的基本方式。
先秦时期的战争,大多表现为堂堂之阵的正面会战。一军阵、三军阵、
五军阵是当时常用的阵形。其作战特点是初为大正面的密集方阵进攻,继
之以车兵为主、步兵为辅的疏散方阵进攻,进而演变为纵队进攻。其战术
运用,则由早期的保持队形、徐缓推进,即所谓“不愆于六步,七步,乃
止,齐焉”,向后期的快速进击的方向过渡,出现了“车驰卒奔”的战场
情况。此外,城池攻守战、要塞战、伏击包围战、奇袭战、火攻、水淹、
地道等战法,也陆续出现,各领战场上的风骚。至于战争观念,也曾发生
过革命性的变革,即由春秋中期以前崇尚和遵循“军礼”,提倡进行“结
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的堂堂之阵,逐渐演变为春秋晚
期至战国在作战指导上“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标志着中国古代战
争艺术的一个飞跃。
军事思想是阶级社会中各阶级、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关于战争、军队
建设等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并带有鲜明的
时代和阶级的特点。军事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军队建设和战争实践的发
展以及人类思维认识能力的提高而逐渐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中国历代军事
思想,曾对各个时期的军事实践活动起过重大的指导作用,它作为中国军
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宝库的珍贵遗产。
影响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条件,无疑是战争实践。中
国历史上次数频繁、规模巨大、斗争激烈、空间广阔、形式多样的战争实
践,乃是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同时,军事思想作为整个思想
文化形态的有机构成,它的发生和发展,与中国社会的思维总体演进之间,
有着深刻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中国古、近代社会思潮特别是哲学思维
的发展,是军事思想渐趋成熟的重要因素。另外,不断演变之中的中国社
会形态、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民族构成、民族心理素质、科技水平乃至
地理环境等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趋势和文化特
征。
中国历代军事思想主要包括历史上丰富的军事实践活动所反映的战
争观念、治军原则、作战指导等内容,其主要文字载体是以《孙子兵法》
为代表的数量浩繁、内容丰富、种类众多、哲理深刻的兵书。
作为观念形态的军事思想,一般而言,它的起源至少取决于三个前提
条件,一是一定数量战争经验的积累,二是人类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
三是文字的产生。从这个背景出发,并考察先秦军事发展历史的实际,可
以看到,中国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时期,初步成型于西周时期,渐趋成熟
于春秋战国时期。
对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建国治军理论趋于系统化,作战指导思想日益发展。尤其是《孙子兵法》的出现,在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孙子兵法》充满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境界;在治国治军原则上,提倡“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恩威兼施,文武并用,致力于实
现“修道而保法”的根本宗旨;在作战指导上,强调先胜后战,奇正相生,
避实击虚,攻守自如,示形造势,因敌制胜,致力于拥有“致人而不致于
人”的主动地位,从而奠定了中国古典军事理论的坚实基石,规范了古代
军事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主导倾向。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军事思想的逐渐成
熟和军事理论体系的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