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冬天怎么过冬?都去哪里了?

2024-11-20 07:30:0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蟋蟀分早,中,晚,一般出土比较早的虫在晚秋之前就以前老死,蟋蟀出土时期是8月20日左右,冬天就死了;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扩展资料

生长繁殖

雌蟋蟀腹部末端有一根产卵管,产卵时插入土中。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

越冬卵于10月产下,第二年4~5月孵化为若虫。花生大蟋在广西1年1代,若虫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危害花生幼苗。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

若虫蜕皮6次(即6个龄期),每次3~4天,共需20~25天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141~151天。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

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

危害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

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蟋蟀

回答2:

蟋蟀卵在土中过冬。

常见的蟋蟀每年发生一代,越冬卵于10月产下,第二年4~5月孵化为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

若虫蜕皮6次(即6个龄期),每次3~4天,共需20~25天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141~151天。成虫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

扩展资料:

蟋蟀的生活习性: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一般在夏季的8月开始鸣叫,野外通常在20度时鸣叫得最欢,10月下旬气候转冷时即停止鸣叫。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发出动听的声音,以吸引异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蟋蟀

回答3:

上面的那位真是胡扯。

蟋蟀2种方法过冬。

卵过冬,一般一年一代,秋天成虫,北方偏多。

幼虫过冬,一般一年多代,除冬季均有发生,南方偏多。

回答4:

在泥土里冬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