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的作用是:当它分散在分散质的表面时,形成薄膜或双电层,可使分散相带有电荷,这样就能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结,使形成的乳浊液比较稳定。例如,在农药的原药(固态)或原油(液态)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再把它们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可制成透明液体,叫乳油。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阿拉伯胶、烷基苯磺酸钠等。
目前乳浊液的种类已从传统的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扩大到多重乳浊液、非水乳浊液、液晶乳浊液、发色乳浊液、凝胶乳浊液、磷脂乳浊液和脂质体乳浊液等多种形式。
乳化剂分子中有亲水和亲油两个部分。根据它们的亲水部分的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负离子型乳化剂、正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
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中乳化剂都有相当广泛的应用。我们平时吃的冰淇淋、口香糖、巧克力、人造奶油等都加入了乳化剂以提高性能、改善口感。
乳化剂
一类能使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状液的有机化合物。它们都是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能降低液体间的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液体易于乳化。乳化时,分散相是以很小的液珠形式(直径在0.1微米至几十微米之间)均匀地分布在连续相中,乳化剂在这些液珠的表面上形成薄膜或双电层,以阻止它们的相互凝聚,保持乳状液的稳定。乳状液是一个非均相体系。最常见的是以水为连续相,以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为分散相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也有以水为分散相,以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为连续相的油包水乳状液。要配制稳定的乳状液,可以加入单一组分的乳化剂,也可同时加入几种乳化剂。
乳化剂分子中有亲水和亲油两个部分。根据它们的亲水部分的特性,可分以下几类:①负离子型乳化剂。是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负离子亲水基团的乳化剂,如羧酸盐、硫酸盐和磺酸盐等。这类乳化剂最常用,常见的商品有:肥皂(C15~17H31~37COONa)、硬脂酸钠盐(C17H35COONa)、十二烷基硫酸钠盐(C12H25OSO3N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盐等。负离子型乳化剂要求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使用。在使用多种乳化剂配制乳液时,负离子型乳化剂可以互相混合使用,也可与非离子型乳化剂混配使用。负离子型和正离子型乳化剂不能同时使用在一个乳状液中,如果混合使用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②正离子型乳化剂。是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正离子亲水基团。这类乳化剂品种较少,都是胺的衍生物,例如N-十二烷基二甲胺,可用于聚合反应。③非离子型乳化剂。其特点是在水中不电离。它的亲水部分是各种极性基团,常见的有聚氧乙烯醚类和聚氧丙烯醚类。它的亲油部分(烷基或芳基)直接与氧乙烯醚键结合。典型产品有对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聚醚链上的氧原子可以与水产生氢键缔合,因而可以溶解在水中。它既可在酸性条件下使用,也可在碱性条件下使用,而且乳化效果很好,广泛用于化工、纺织、农药、石油和乳胶等生产。
乳化剂是能够改善乳浊液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或乳浊液的物质。
乳化剂应用领域:
1、焙烤类
乳化剂可与面筋蛋白相互作用,并强化面筋网络结构,使得面团保气性得以改善,同时也可增加面团对机械碰撞及发酵温度变化的耐受性。
2、饮料类
冲剂的粉末饮料中加乳化剂可提高其在水溶液中的润湿性、分散性。巧克力饮料中加乳化剂可提高分散性,可可饮料中加乳化剂也使分散性好。
3、甜品类
增强乳化、缩短搅拌时间。有利于充气和稳定泡沫,使制品产生微小冰晶和分布均匀的微小气泡,提高比体积,改善热稳定性,从而得到质地干燥、疏松、保形性好,表面光滑的冰淇淋产品。
4、日用品类
化妆品中还有很多乳状液产品,平时使用的面霜、乳液、卸妆乳、基本洁面大多数皆为乳状液,这些产品为了要实现包装盒上标识的至少三年的保质期,都需要使用乳化剂来提高稳定性。
5、化工类
乳化沥青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常常会有发泡现象,这与乳化剂的特性有直接关系。过多的泡沫影响乳化沥青的储存和运输。除了采用机械方法如输送乳化沥青时从罐的下部引入,减少由于冲击产生的泡沫。还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加入消泡剂,如HLB在1-4范围内的表面活性剂OP等,或者加入酒精、异丙醇等。
扩展资料:
食品乳化剂主要分类:
1、离子型乳化剂:
当乳化剂溶于水时,凡是能离解成离子的,称为离子型乳化剂,如果乳化剂溶于水后离解成一个较小的阳离子和一个较大的包括烃基的阴离子基团,且起作用的是阴离子基团,称为阴离子型乳化剂。
2、非离子型乳化剂:
非离子型乳化剂在水中不电离,溶于水时,疏水基和亲水基在同一分子上分别起到亲油和亲水的作用。正是因为非离子型乳化剂在水中不电离,也不形成离子这一特点,使得非离子型乳化剂在某些方面具有比离子型乳化剂更为优越的性能。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乳化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食品乳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