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粹京剧的资料

2024-12-04 09:51:5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的表情。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勾画时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的不同图案象征人物性格。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华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回答2:

京剧

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剧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 术形式,成为中国文化中经典性的代表。

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微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微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与西方的戏剧形式相比,京剧在各个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色。

传统京剧的舞台布景和道具极尽简单,只有必不可少的一桌二椅。而京剧演员的“行头”却繁之又繁,从化妆到服饰,浑身上下从点翠的头面到绣花的袍服无一处不是艺术品,以简衬繁,十分妥帖。布景简单,表现的内容却并不少,演员通过表演,再加上马鞭、船浆等简单道具,就可以表现门、表现船、表现马,甚至表现千军万马,表现时空转换。

脸谱也是京剧的一个重要特点。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中国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除颜色之外,脸谱的勾画形式也具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例如象征凶毒的粉脸,有满脸都白的粉脸,有只涂鼻梁眼窝的粉脸,面积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标志着阴险狡诈的程度不同,一般说来,面积越大就越狠毒。总之,颜色代表性格,而不同的勾画法则表示性格的程度。

京剧里的音乐当然也是地道的中国味的音乐。乐器有:以京胡为主的弦乐器,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弦子;以笛子为主的管乐器,包括笛和笙;唢呐;海笛子和笛子;鼓板(鼓板实为檀板、单皮鼓两件乐器,因由一人掌握,故合称为鼓板)、大锣、铙钹、小锣等。京剧的节奏是靠打击乐的抑、扬、顿、挫与演员的表演结合起来,通过声音的快慢、轻重,烘托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场景气氛,急风暴雨、电闪雷鸣都是通过打击乐传达给众的。板和单皮鼓是整个舞台乐队的指挥,它从开幕到终场,都掌握着管弦乐和打击乐的节奏,紧密配合演员的动作,指挥乐队伴奏,调节和衬托演员的歌唱念白.

回答3:

【简介】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