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2025-04-13 12:50:2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通过对1999年~2002年~2004年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分析可知,上述3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分析统计数据(表9-9,表9-10)可知,和田河流域1999年~2002年~2004年之间土地利用变化的最大特点是耕地增加,林地、天然草地、荒草地的面积减少,湖泊水面以及沙地面积虽然也有减少。但是幅度较小。

1999~2002年间和田河流域耕地增加3.638万亩,而2002~2004年间耕地增加12.598万亩,灌溉水田和水浇地均有增加,但主要增加的耕地为水浇地,1999~2002年之间占新增耕地77%,2002~2004年间占新增耕地的92%。虽然总体变化趋势相似,但和田河流域耕地增加特征与阿克苏河流域有着明显差别,首先表现为增加幅度不同,和田河流域表现为2002~2004年间耕地增加的幅度明显强于1999~2002年间,其次为灌溉水田一直保持增加势头。而阿克苏流域虽然耕地总量增加,但2002~2004年间耕地增加幅度减弱,灌溉水田面积明显缩小。

表9-9 1999年~2002年~2004年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表

续表

在新增耕地的转入类型方面,从表9-10分析可知,在2002~2004年间增加的耕地主要是从荒草地和天然草地转变而来,其次为林地,其中荒草地转入比例达50.377%,说明流域范围耕地的增加主要是开垦人工绿洲周围的林草植被所获得。

表9-10 和田河流域2002~2004年耕地变化类型转换表

从耕地增加的空间分布位置与规模分析,流域范围新增耕地有两类:一类集中在绿洲与戈壁滩交接地带(图版9-3、图版9-4),是人工绿洲的惯性扩张,该类新增耕地重要分布在洛浦县东北部的绿洲边缘以及和田县北部边缘,扩展形式为零星分布,逐渐连通并形成规模;另一类为大规模集中开发,典型区为皮山与墨玉交界处的皮墨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