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是: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
在生活态度上的差别是: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
东方人喜欢把问题复杂化,而西方人则喜欢简单,不愿使自己活得太累。许多中国人觉得西方人单纯,简直有点傻,或者说像小孩,童心重。
西方本质上是一个道德至上的社会,也是一个契约社会,就是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契约社会讲究“先说好后不乱”,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有些时候要用法律文本的形式明确当事双方的责权利。
中国人往往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
西方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在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不必教人怎么做。
“东西方文明(以我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本质区别是“生活观”不同。
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生活在社会现实中,是属于大自然属于人的本能与欲望是人追求物质利益是人遵从生存斗争规则注重政治和经济注重形式出于本我和自我的生活,在物质生活里人们有功利(功效和利益)和伦理的人生态度;精神生活,生活在个人思想中,是属于人是人认识本能与欲望是人强调精神进步是人欲于超脱生存斗争规则是人追求和谐共存注重文化注重内容(实质)出于自我和超我的生活,人们有审美的人生态度。
东方大陆文明的“生活观”是“精神生活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物质生活以精神生活为追求”—物质生活为基础,精神生活为追求;西方海洋文明则相反为“物质生活以精神生活为基础,精神生活以物质生活为追求”—精神生活为基础,物质生活为追求。
下面来阐述这种不同:”
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区别——生活观的不同(辩证的哲学分析)
东方西方
很多人将东西方进行对比,得出中外各方面的各种不同,千丝万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东西方的差别也是千差万别,不尽相同。
最近,看了很多西方世界拍的战争电影,正好也看了下春秋,突然间冒出个念头,东西方的差别原来如此简单,就是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的差别。
东方重感性,而西方重理性。
无论是仁义理智信还是天地君亲师,都是感性世界的代表。尤其是儒家,更是感性的主要倡导者。
中国,过早的进入诡时代,早在春秋初期,军事战争中就开始过于的依赖术,而不是注重实力的碰撞。
诡时代,是我个人对战争中体现的战术的一种称呼。从我国第一本兵法的问世开始,我们就进入了诡时代,将领们在战争中更多的谋求的是术,而非战争实力的提升。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36计,更是将诡道发挥至极致,甚至到21世纪的今天,仍有众多追随者。
战争中使用诡术,无可厚非,战争追求的是结果而非过程。但过于注重对诡的追求,导致了对实力的疏忽。
前不久看了一部美国电影,人家在南北战争时期的战斗情形,令我现在想起,仍不能释怀。两方的步兵,排成长长的横队,装弹瞄准射击,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一个的倒下,空缺的位置,马上被后面的士兵顶上。没有卧倒,没有遮蔽物,只有勇气的碰撞,实力的对决。
看着美国人这么笨的战争,我实在欢乐不起来,我估计中国五岁的孩子都会认为这种战争很蠢。
其实,诡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了。我们不自觉的就会用自己的诡来衡量别人的不诡。
早在春秋时,我们就开始了战术的研究,尤其是诡道的研究,36计便是代表之一,其他任何一本兵法箸作中,都少不了诡道的论述。
我们要宣扬一个将军如何英勇善战,往往盯着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特殊个例。在军兵种的配合,兵械的研发升级,军兵种的升级上跟西方世界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而西方的侧重点,正是被我们忽视的,他们不强调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种特殊的个例,只能证明你的运气足够好,他们更多的是要求士兵的单独战力,兵团的协调配合,武器的更新换代,军种的升级,总之,强调的实力的提升。以多胜少并不耻辱,反而证明了你的实力。这才是真正的战争!
这是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在战争方面的表现。
而我一向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由战争来催进的。不停的战争,催化着科学技术不停的发展,从而带来文明的进步,社会的更大发展。
曾经有段时间,我们提出过以德治国这个口号,这更是感性世界认知的具体表现。后来发现以德治国是行不通的,才来了个德才兼备。恕我狂妄,我认为这个德才兼备,也是个行不通的口号。
德才兼备,还是把德放在首位。也就是说,就算你是个人才,而德不具备,你便不能拥有发挥才的舞台。
表面上看,这样并没有错,以有德的人来治理社会,是我们的崇高的理想,是一个完美的社会模型,但那,终究只是一个理想、模型。
德这种东西,是感性的,是无法用具体的标准来衡量的东西。一万个人,可能就有一万种德的标准,如何来衡量一个人才是否有德?由何人来衡量?怎样的才是有德?怎样的是大德?怎样的又是小德?怎样的才是无德?这给以德为前提制造了混乱,也给不正之徒留下了突破口。借用一句俗语,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如果用德字代替行字如何?
而西方呢?人尽其才,便是他们的方针。你有才,便给你发挥的舞台,你有才无德,不要紧,我们就给你一个制衡的机制,限制你的无德,而发挥你的有才。于是,人家的制衡机制越来越完美,权力得到有效的监督,社会越来越成熟。
我深信,有才而无德,或者无大德者,远比德才兼备的人数要多,多的多。人尽其才,才是更完美的模型。
看看我们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哪个又真的发扬了大德?往往贪腐反而是从他们开始的。
而人家人尽其才的呢?不是说没有贪腐,只是人家有了有效的制衡机制,你贪你腐,马上就有监督机构进行有效干预,终止你有才而无德的行为。
这是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在政治方面的表现。
在文化方面的表现就更明显了。
西方人重数理化,这是不争的事实,直到共和之前,我们没有完整的数学体系,数学知识,靠的是言传身教,而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理论。我们在追求玄,和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长生不老的愿望,这一点,相信我,没错的。
理性的西方人,为了追求真理,不惜献身火台,为了支持太阳中心说,布鲁诺勇敢的走上的宗教的火刑台。这只是一个例子,要真心找,这种为了真理不惜生命的例子还能找出很多很多。
不是说,西方人就没有感性认知了,也不是说东方人就没有理性认知了,只是说东方人更侧重感性,而西方人更侧重理性。
如今,理性的西方,理性与感性并举,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都异常发达。感性的东方,感性与理性同废!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皆共同沦丧。
我们常常吹嘘火龘药的发明,不错,它是诞生于东方,但它,其实只是丹药师们炼丹的副产品,在军事上并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说火龘药是发明,不如说火龘药只是一种发现更准确。而把爆竹变成炸龘弹,更能称得上是一种发明。
功夫熊猫告诉你,慵懒的熊猫也能很有攻击力。喜羊羊告诉你,羊也能投机取巧的战胜狼。你相信哪个?
1、美国有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需要像中国人那样存很多钱来应付意外,所以比中国人敢消费。
2、美国和中国比有相当发达的金融体系,因此美国人贷款消费比较多。
3、中国的收入相对较低,因此中国人消费的必需品所占比重较大,而美国人的随意消费比较大。有个术语叫做恩格尔系数。
4、美国的市场和法律较完善,不像中国有很多垄断和暴利的行业(如电信和房地产),像中国这样普通人100年工资买一套房子的畸形现象是没有的。
5、美国的第三产业很发达,有钱人有很多种消费娱乐方式,也有相对成熟的消费心态。而中国的消费方式相对很少,暴发户的心态也很多,而且俗话说不开眼。比如说美国有钱人可以去组织考古,探险等活动,比较有品味;而中国的有钱人大多选择吃喝嫖赌包二奶,还把这些东西作为“时尚”。
6、最后补充一点,美国的慈善捐款很多,而且捐款的人可以得到免税等优惠,比如比尔盖茨就要捐出大部分的遗产,这个在美国也算消费的一种。而中国则没有这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