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鉴别唐三彩?

2024-12-04 21:28: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唐三彩的鉴定应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真伪鉴定,第二层次是真品鉴定。第二层次的真品鉴定是进一步研究其烧制地点和烧制时间。

由于出土资料的限制,对唐三彩真假的辩识及烧制地点和时间的确定具有模糊性的特徽。精确的科学的认识,有待于考古组了的丰富和研究的深入。

唐三彩的真伪鉴定

假作真时真亦假,现在存世的真真假假,又真又假的三彩,在鉴定时确实很难。又因为唐三彩烧制地点不一,胎质和釉色,造型和风格本身就各不相同,在鉴别时很可能假当作真,真又当作假。对民国初及近二十年的仿制品,应从胎、釉、形、神诸方面综合考虑,尤其是难以言传的“神”,是任何名匠高手都仿不了的。

胎——真品是陶胎,较为粗松,胎色呈白、白中闪黄或粉红色。近二十年新仿的是瓷胎,细腻致密,有些则用石膏加水泥制成,洁白或稍灰。

釉——真品釉层厚实,光泽柔和,釉色深沉,外观自然而古拙。由于长期水漫土蚀,釉面形成一种极细的无色纹片,纹片四边上翘与胎体略有分离。南方出土的唐三彩还可以见到水蚀而产生的银釉。民国初及近二十年所仿釉面晶亮,有大且不匀的纹片,纹片四周上翘现象。

三彩马及牵马佣

施釉方法——唐代三彩采用刷釉方法,有的部位用不同底色,各种釉自然流淌、交融。因刷釉造成釉层厚薄不均,见微小露胎处。人佣的头部或足部,兽的足部和底盘露胎。近二十年仿制三彩采用喷釉方法,不同部位用不同釉色加重,形成套色,有人工痕迹,很少流淌。因喷釉,釉层均匀细腻,不见微小漏釉处。器物的各部分均满釉,不见露胎。

制作成型——唐三彩真品用模型、轮制并捏塑手制成型,同类产品大小不一,见刀痕和指痕。马、骆驼等动物的尾和身躯连在一起塑制,出土物常见损坏或残缺不全。

仿制三彩用模制或注浆成型,见胎浆流淌痕,产品规格大小统一。大件器物均分件成型,如马骆驼的尾部和身躯分别制作,烧成后再插入佣身臀部方孔。

真唐三彩土锈与原物结为一体,不易刮去,即使刮落也必带去釉胎。仿旧作品都经水洗或药品处理,有生硬和不自然处,与出土唐三彩真品经千年风霜的陈旧感,总有神气上的区别。

近年西安、洛阳由国家单位仿制的三彩在胎上打印记,比较容易识别。

真假三彩的识别以来理性认识能力,更以来实际积累经验,许多不可言传的诀窍,讲不出道理的直感往往更准确。
唐三彩出土地点的辩识

唐三彩出土以西安和洛阳为多,扬州次之,其它地区仅见零星报道。各地出土物的胎釉造型特点不同。理清并总结唐三彩的地域性特徽有重要意义,早年出土的三彩借助这种认识可搞清一些“身世”,同样,又为真伪辩识提供了一条线索。

出土地点和生产地点之间有些联系,但并不等同。同一墓出土的可来自几个窑,同一窑产品也可以出现于几个地方的墓葬。在古代运输不便的情况下,巨型三彩佣不可能长途跋涉,出土地点和烧制地点回较近 。西安和洛阳三彩的明显区别也证实了这一点。至于每件三彩是什么地方生产的,按目前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水平,还无法给予准确的回答。

占出土三彩绝大部分的西安和洛阳唐三彩,有这样一些主要区别:

胎质——陕西三彩胎骨较粗松,其中红泥胎延续时间较长,在出土三彩中占一定比例。河南出土的三彩,胎骨较坚致,不见红泥胎。

釉彩——陕西三彩的釉色清亮素雅,玻璃质感弱,用淡绿、淡黄、褐色装饰较多。釉彩装饰以各种垂流交融的发为特徽。河南唐三彩釉色严厉浓重,多见集合形点彩花纹和垂带状花纹,流釉控制较好,有些纹饰仿丝、毛织物,施彩不顾及造型,带有明显的装饰性。
早期三彩釉层较厚浊灰暗,有较多褐色,盛唐起釉色清亮明艳。蓝彩熟练运用是在八世纪,这时三彩已盛极而衰,因而大型蓝彩器很稀少。

唐三彩胎骨早期的烧制温度较高,盛唐时降低胎烧制温度以适合釉的烧制条件,以后三彩日用器皿的烧制温度又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