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为什么严重缺水?有什么治理措施?

2024-11-20 01:25:0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摊开中国地图,中国西部的水资源分布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别:北部为沙漠干旱区,南部为高原冰川区。由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江河东流入海。这是中国北部易干旱南部易洪涝的原因。

由于地壳均衡原理,高原地下水位的升降将引起平原含水层的胀缩和地壳的升降。这是高原湖泊萎缩引起平原地下水减少和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湖泊萎缩有关,与新疆湖泊萎缩原因相同。反之,东部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也是高原湖泊加速萎缩的一个原因。因为大陆降水是通过地上和地下两种渠道流归大海。冰期海平面下降100-200m使洋壳上升并连带陆壳边缘上升33-66m,由西向东的地表水流和地下水流受阻,这是冰期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大的原因;间冰期海平面上升使洋壳下降并连带陆壳边缘下降,东南向的地上和地下水流加速,这又是青藏高原湖泊萎缩、东南向水流量加大(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长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水流量加大)和北向水流量减少(塔里木河水流量减少)的原因。有证据表明,全球变暖使青藏高原温度上升幅度远大于中国东部低海拔地区(2倍以上)。这可能是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洞漏能效应作用的结果——过量紫外线直射高原导致冰川融化,面积减少的冰川也减小了光的反射作用。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高原上的江河源头水量应该增加。江河源头在暖期水量减少的反常现象可能是人为活动的结果,如地下资源开发导致的地下水流失和地下水位下降(已有开矿造成地下水流失,村民因断绝水源而将矿主告上法庭的报道,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危害不乏先例)。开源节流,堵塞人类浪费水资源的各种渠道是近期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例如,城市住宅将厕所和洗澡(手)间分开,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分开,粪尿水由专门管道通往郊区,供施肥和灌溉,并实行两类水价制度。这样既可以减少污水数量,又可以解决有机肥和灌溉用水短缺的矛盾[1]。

新疆境内50年代5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总面积为9700平方公里,至80年代初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总面积仅4628平方公里,缩减了一半多,相应地水量减少约50亿立方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疆一些湖泊的干涸,其中著明者为罗布泊,直到1950年其面积尚有3006平方公里,1964年完全干涸。上述湖泊的干涸有其气候变干的大背景,也有构造运动(青藏高原东南降西北升)和灌溉农业发展的人为因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已使那里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是西北沙漠向东扩展并导致华北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1736-1911年中国水灾高值中心大面积集中在华北;1912-1949年华北水灾中心有所削弱;1950~1960重灾区在华北平原和江淮流域中下游五省;1978-1993年重灾区在长江流域和东北北部增加了2-5倍,华北减少了50%-80%(自然灾害学报,2001,10(1):1-7)。华北水灾中心的转移与新疆湖泊萎缩在时间上一一对应。地表水长期渗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湖泊、沼泽、湿地的萎缩和干涸使地下水失去水源,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流动和更新。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是因为其西部为沙漠所覆盖,缺少大面积的地表水源,微弱的降水循环使降水量也远小于东南部地区。地下排气加快富水地区的降水循环,加剧干旱地区的旱情[1-4]。

拓宽青藏高原北向流动江河的河道,将青藏高原丰富的水资源贮存在塔里木沙漠,是改善西北生态环境、扩大地表蓄水面积、形成良性降水循环、提高华北地下水位、防治沙漠东扩和沙尘暴灾害的最优方案。青藏高原的水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
要以当年修建青藏公路的勇气和干劲,开山清障,将珍贵的生命之水引入塔里木河,储存在塔里木沙漠,让罗布泊湖重现生机。通过地下水渠道和黄河源头水资源改善,北方缺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205

回答2:

华北平原地区的植被在历史上经历过大规模的砍伐,植被覆盖率极低,因而一旦有降水,全部汇集为地表径流流走,并带走大量表层土壤.失去植被保护的地表很难涵养水源.而且,华北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所以该地区较缺水.
要解决缺水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扩大植被覆盖率,增强地表涵养水源的能力.其次需要发动全民节水运动,减少水资源不必要的利用.对于用水量较大的单位应限制其用水量.第三需要进行污水的净化与治理,加大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生成污水较多的单位,需责令其净化污水,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回答3:

平原地区是良田区,应禁止区域内建设大城市,大的污染企业。保护地下水,兴修水利设施,大搞绿化。

回答4:

因为植被差,降雨量少.河流也少.

回答5:

为什么少,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措施:南水北调工程!把南方的水(应该是长江的水)调入华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