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说顺治是被火炮击中丧生或者没有死出家当和尚去了,但结合正史史料分析,应该是得天花不治而亡。
一是说顺治并非在24岁亡于天花,而是在这一年脱去龙袍换上袈裟,于五台山修身向佛,并于康熙五十年左右才圆寂。期间,康熙皇帝曾经数次前往五台觐见父亲,但都没有得到顺治的相认,所以康熙才会写出“文殊色相在,唯愿鬼神知”的诗篇。至于其出家的原因,则是因为爱妃董鄂氏,也就是被掳献进宫的江南名妓董小宛的去世。选择五台山修行,则是因为梦见董小宛在那里。这种说法的有关记录,主要存在于《顺治演义》、《顺治与康熙》等野史和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当时著名才子吴伟业(梅村)写的一组《清凉山赞佛诗》,诗文影射顺治在五台修行,并用“双成”的典故和“千里草”代指“董”姓。由于吴伟业的诗素有“史诗”之称,而他苦恋着的,是与董小宛齐名、才高气傲的名妓卞玉京,所以信者云云。而这一切,又可以在五台山找到相关的附会。
另一种说法,来自于《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年谱》、《旅庵和尚奏录》、《敕赐圆照卯溪森禅师语录》《北游集》、《续指月录》等僧侣书籍的记载。这些书用语录及偈语的形式,记载顺治曾经在十七年十月(1660)中旬于宫中,由湖州(浙江吴兴)报恩寺和尚卯溪森为其举行了净发仪式。但剃了光头本已出家的顺治,又在卯溪森的师父、报恩寺主持玉林 的谆谆诱导和要烧死卯溪森的胁迫下,回心转意,蓄发留俗了。
顺治帝在十七年(1660)十月,因佛教信仰的影响和爱妃董鄂氏去世的刺激,于西苑(中南海)万善殿,举行过皈依佛门的净发仪式,但不久即决定蓄发留俗。时隔两月余,在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子刻,顺治帝因罹患天花,病逝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终年24岁。其火化后的骨灰,被安葬在位于河北遵化县的清孝陵。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五台山出家后 不问世事 应该是坐化 自然死亡
PS :第一种是世祖在顺治十八年因病而死。具体原因是因为爱子、宠妃的相继病亡,福临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后又染上了天花驾崩。中国第一历史文件馆的文件支持第一种说法。据历史文献记载,福临确实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宫内保守势力的极度反对,最终未能成行;而不久则死于天花。他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皈依禅门的皇帝。
第二种广泛流传于民间,常为小说戏曲采用,说顺治系因爱妃董鄂妃病逝,故而出家隐遁。这种说法一般把董鄂妃与董小宛误作同一人。根据史学界的考证已经基本否定这种说法。明清史专家何龄修说:“顺治的祭奠仪式阴森恐怖,可看出其死因复杂。”
此外,在2004年时厦门新出古书手抄本〈延平郡王起义实录〉中载,顺治系于亲征厦门时遭郑成功炮击毙命,但此说并无其他证据支持,仅为野史家言。
1663年葬入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孝陵内。有8子、6女。
世祖离位后,皇三子玄烨于顺治十八年继承皇位,史称康熙帝。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他安排吴良辅出家为僧。这天他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归来的当晚即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他预感病体沉重,势将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及原内阁学士麻勒吉入养心殿,口授遗诏。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门下西围屏内,以即位的第三子玄烨初七一天的时间撰拟。一共三次进给皇上预览,皇帝三次亲自斟酌,刚到晚上才决定。[46] 当夜,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与世长辞了。福临晏驾后,麻勒吉及侍卫贾卜嘉二人手捧遗诏去奏知皇太后,马上向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侍卫等人宣布。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顺治帝是染天花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