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驻守各道的武将称都督,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不带者不称。睿宗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立了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 、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范阳(北京地区,即古幽州)节度使是节度使中兵力最大的。此时的节度使多由少数民族担任,往往封郡王。朝廷任命节度使,要授予其双旌双节。 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并兼任驻在州之剌史。安史之乱后,国中遍置节度使,多为安史之乱的叛将和平叛战事中崛起的跋扈将军,各统一道或数州,军事民政,用人理财,皆得自主,父死子继,号为留后而不待朝命,朝廷无力讨伐,往往姑息了事,世称藩镇,迄于唐亡。 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极点,中央政权的拥立与废弃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建立者均为节度使。 宋建立后,有惩于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割据一方、相互混战的教训,对各节度使采用了赎买的办法,“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时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节度使石守信对中央军队的控制。并派遣文臣知军州事,限制了节度使节制属郡的权力;又以转运使接管了节度使的财政权利;将地方上强壮的兵士编入禁军。凡此种种,节度使徒坐空城而已。 之后,节度使一般作为宰相卸任之后的荣誉职务,称“××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所谓“使相”。也用于武臣的加官,南宋时,有加至三镇者,就是说名义上兼任了三个地方的节度使,如岳飞、韩世忠等。 辽、金都仿唐制置节度使,往往有名无实,地位也远不如宋朝的使相崇高。元朝废而不置。 参考 《新唐书.百官志四》:“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持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中官祖送,次一驿则上闻。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将鸣珂,金钲鼓角居后,州县赍印迎于道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