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和植物一样需要阳光,所以它不能在很深的水中生活,因为那儿接触不到阳光。大部分的珊瑚需要阳光才能够生长,并且因沉积物的覆盖而死亡,这一周而复始的循环造就了自三叠纪以来广泛沉积的珊瑚礁。
珊瑚是动物他吃浮游生物的,不要阳光也行,问题是浮游生物需要阳光。所以珊瑚一般在有阳光的海底。
不需要、。
温度
温度是影响造礁珊瑚生长的限制性因素。珊瑚能适应的海水温度一般介于18-29℃之间,最适温度在18-20℃,温度超出最适温度范围会引起珊瑚生长率的减小。温度对造礁珊瑚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16-17℃造礁珊瑚停止摄食,苟延残喘;13℃是它们的致死温度,低于此温度会全部死亡
珊瑚在25℃(a)及32℃时珊瑚虫对共生藻的释放情况④
室温(25℃)下,珊瑚的共生藻只有极少数被释放出来,而在32℃时,只需要较短的时间,大量的共生藻便游离出来。因而高温会引起珊瑚虫体内的共生藻的加速释放,从而引起珊瑚白化,而这对珊瑚是致命性的。
另外,海水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珊瑚合成代谢能力,海水温度的过低、过高都会影响到珊瑚骨骼的生长。
2.溶氧量
石珊瑚属于腔肠动物珊瑚纲的一种,其正常的新陈代谢需要充足的氧气,其需要的氧气主要来自海水中及体内共生藻进行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长时间的缺氧会使珊瑚发生不同程度的窒息情况。因共生藻正常生长需要偏碱性的环境(pH=8.2左右),而珊瑚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导致生存环境的pH降低④,因而共生藻及珊瑚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舒适环境。此时,虫黄藻出于本能的自身防御反应,便自动离开自身的共生体③,从而使珊瑚失去了O2及营养物质的来源,并促进了珊瑚白化的发生,致使珊瑚生命力脆弱,直至死亡。
3.光照
光照是决定珊瑚生长快慢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光照可以通过两种机制影响珊瑚生长:一是光照有利于珊瑚共生藻的光合作用,促进珊瑚排出的CO2被共生藻吸收,从而为珊瑚生长提供充足的O2及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从而促进珊瑚的钙化与生长;二是光照可以增加珊瑚周围溶液的过饱和度,从而加速了CaCO3晶体的生长⑤。一般来说,珊瑚白天的生长速度较晚上快。
光照也从某方面说明了珊瑚为什么适宜在浅海区生长的原因,因为浅海区是日光的穿透层,有利于珊瑚体内共生藻进行光合作用。光照量随水深变化,随水深的增加,珊瑚的生长率降低,这也就是为什么底部珊瑚骨骼密度较高的原因之一。
光照量的过少对珊瑚的毁灭性的。共生藻是一种光合自养生物,过少的光照会严重影响虫黄藻的光合作用,从而破坏共生藻与珊瑚间的互利平衡关系,致使共生藻的不断释放,导致珊瑚白化死亡。有实验证明,当把珊瑚放在黑暗的环境中时,共生藻便会应激性地离开自身的共生体——珊瑚虫③。
4.盐度
珊瑚生长的盐度范围为27‰~40‰,最佳范围在31‰~34‰。在此范围内珊瑚生长最快。因此,造礁珊瑚要求生活在较清洁的海水中,如果过多的陆源物质污染海水,便会抑制珊瑚正常生理作用的进行。受污染海水内的陆源物质也会降低海水的盐度,,所以靠近河口的海域一般不会有造礁珊瑚生长⑥,资料显示,当珊瑚生长环境盐度小于17.28‰时,部分珊瑚便死亡,当下降至小于8‰,所有的珊瑚便都已经死亡③。
5.含氮营养物
适量的含氮营养物对珊瑚的生长是有利的。共生藻利用这些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产生珊瑚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物质进行促进珊瑚骨骼的生长。但共生藻对含小营养物质的利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富营养化的条件下,宿主无法调控共生体的变化,从而导致宿主与共生藻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实验证明,只需要0.001mol/L的含N营养物就能够使珊瑚的代谢发生异常,加快体内共生藻的释放,随着浓度的升高,其释放程度有增加的趋势④。不同种类的造礁珊瑚分解氨基酸的能力及共生藻利用无机氮的效率也不同,但共生藻的释放与无机氮的浓度一般呈正相关,因此过量的氮必会导致珊瑚白化。
6.其它因素对珊瑚代谢的影响
除以上所阐述的几种环境因素,还有地理因素、生物因子等。其中地理因素主要是以影响珊瑚生存的海水的环境因素而发生作用的。表层海流的变化及潮汐都是珊瑚生长的一级控制因子。表层海流变化通过洋流的物理因素(温度、动力等),海水组成(营养物、盐度等)以及生物组合等因素影响珊瑚的生长。潮汐通过引起水温、水深、光照、海水成分营养等因素的变化而对珊瑚的生长产生影响⑤,。另外还有共生藻,长度,生长型,分布区,附着区,种属都对珊瑚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生物因子的作用不可忽略。珊瑚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对珊瑚的生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珊瑚为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提供栖息地,且其他生物也促进珊瑚的生长。此外基底也是决定珊瑚生长的重要因素,是珊瑚赖以生长的基础。生物因子及基底对珊瑚骨骼生长的影响在此不做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