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通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1年蝉、5年蝉、13年蝉、17年蝉,这些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质数。这是因为质数的因数很少,在钻出泥土时可以防止和别的蝉类一起钻出,争夺领土、食物。
蝉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蝉科的一类生物。目前已知大约有3000种。之所以会让我们产生蝉生命短暂的错觉,是因为它们独特的生活周期。蝉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不同种类的蝉,幼虫期时间长短不同,虽然成年的蝉仅能存活几个月,但是幼虫阶段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例如6年寿命的蝉,其幼虫阶段就占了一生中的5年。
扩展资料:
十七年蝉,同翅目。蝉的躯体呈黑色,翅膀半透明,呈褐色,有脉络,红红的眼睛还能发光,晚上看上去就像极小的火把。它们看上去丑陋无比,因此不讨人喜欢。但蝉对人类来说并没有什么害处,不咬人,不叮人。
北美洲一种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而出的蝉。它们在地底蛰伏17年始出,尔后附上树枝蜕皮,然后交配。雄蝉交配后即死去,母蝉亦于产卵后死。科学家解释,十七年蝉的这种奇特生活方式,为的是避免天敌的侵害并安全延续种群,因而演化出一个漫长而隐秘的生命周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七年蝉
要看具体的物种,最短的不到一年,如很多体长不到一厘米的微型蝉,一般的小型蝉幼虫及蛹在地下一到两年,其它的三到五年,有些种类六年以上,最长的是美洲十七年蝉,大家都知道。
这种名叫Cyclochila australasiae在地下大约呆七年,刚刚破蛹羽化,绿色的蝉,很漂亮!
看个动态的宠物蝉羽化,呵呵,挺好玩的。
蝉,俗称知了,它的“寿命”,即完成一个世代约为10年至13年。其间,潜伏在地下约10年,在地面上的时间却只有80多天。
北美洲有一种蝉,它的名字就叫十七年蝉。
每隔十七年才能在地表见到它们,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在底下度过的。这个有点BT啊。
那咱们看看身边普通些的蝉,它们也需要在底下呆上2-4年,根据不同种类,才会爬出来羽化。
我记得以前学过一篇文章就是写蝉的,就是说它要在地下待四年。既然能进入教科书,应该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