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绿色上网 主要在于和青少年的沟通,家长首先也要会上网,和孩子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为了适应校内外交流展示的方便快捷,我校的校园网建设工作也日趋完善,几乎每个班级都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学生们可以通过登录校园网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每个学科、部门也都可以通过校园网来进行交流,真正达到资源共享。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
但是我们也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有些青少年过度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并引发出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这已经引起公安机关、教育界人士和社会学家的普遍担忧。于是有的学校或家长“谈网色变”,干脆不让孩子上网。饮鸠止渴固不可取,因噎废食同样是倒行逆施。怎样正确引导青少年的上网行为也就变成了一个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而且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了。
一、以身作则,用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去影响学生
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它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社会,它给人们提供了比现实社会更多的自由、平等和宽容。同时也带来了所谓的“网络综合症”,于是人们高呼“网络是双刃剑”。网德教育的“本”在于日常的道德教育,网德教育不应仅仅作为针对网络行为的应时之举,而应作为学校道德教育乃至社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一味地将网络本身视做洪水猛兽。由于青少年的思想发展还不够稳定,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所以他们最容易受到影响。作为教师,要多向学生宣传积极向上的东西,教会他们利用网络服务于学习和生活。例如,让他们利用BBS论坛在课堂上发言提问,那些胆子小,不敢提出问题的同学就完全不必再有怕问错了被大家笑话的顾虑,他们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参与到大家的讨论中来,甚至他(她)还能当上网络小老师呢!另外,学校组织的征文比赛、信息技术课堂上布置的作业也可以让学生完成后用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这样不仅帮助他们熟悉信息技术知识,也让他们感受到网络的方便快捷。一旦在他们的心目中形成了这样良好的意识后,他们也就能够较好地遵守网络文明。
二、对待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用强迫、禁止等手段去压制学生
目前,网上充斥着很多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由于学生缺乏对于不良信息的判断标准和辨别能力,再加上强烈的好奇心作祟,越不让看,越不让做的事,他们就越是喜欢看,越是喜欢做,好像是成心要和教师、家长作对似的。其实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有这样的反叛行为和心理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例如,在打开某些我们自认为很安全的网站的时候,有时也会弹出一些比较清凉的泳装图片,我就听到有些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这时,要做的并不是急急忙忙关掉网页,因为如果是学生单独在上这样的网站的时候,他是绝不会马上就自觉地关掉的,相反,如果当着他们的面表现出不镇定,慌慌张张,遮遮掩掩,生怕被他们看到什么,他们就越想知道“刚才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学生在学校上网,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办法控制他们,可是他们在家里上网,或者在外面上网,那就缺乏有效的手段去控制他们的上网行为。我们要做的是告诉他们:他们看到的都很平常,就好像在地铁里或公交车站上看到的那些内衣广告一样,没什么稀奇的。如果没有了对这些事物的好奇心,他也就能自动抵制这些不良信息了。
三、有任务、有目标的上网行为能够有效地减少上网无目的性
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而不是让他们泛泛地上网搜索。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如果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因此,我们就必须给他们布置一定的搜索任务,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还要填写一份“作品完成评价表”。例如,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与语文或数学等学科进行课程整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上网搜索、收集相关知识内容,并将其整理为电子文档或制作幻灯片,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评价表如下)。每制作一个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大概为三至四周,这样既巩固了信息技术所学的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强了他们上网的目的性,提高了搜集信息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上网行为并不是如洪水猛兽一般难以控制,要想让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关键还在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如何给他们一个良性引导,只有引导得法得当,网络才会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