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汉中战争,以刘备的胜利结束。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
建安二十年(215年)镇守荆州的关羽与孙权发生矛盾,孙权派人袭取荆州,刘备率军支援关羽。而此时张郃深入巴西,已经攻打到宕渠一带。刘备忙与孙权讲和,湘水划界后,率领张飞于瓦口关大破张郃。
张郃退走后,刘备在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下,率领大军攻打汉中。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派遣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攻打下辩,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挡。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张飞屯兵固山,做出要截断曹洪后方的样子,但被曹休识破。曹洪在曹休的建议下,趁蜀军兵力尚未集结之时袭击吴兰,雷铜、吴兰等战死,马超、张飞于是退走。
刘备又派遣将领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打算断绝汉中与许都的联系,但被徐晃击败,死伤甚多。
七月,刘备亲自率军占据阳平关。曹操在许都治兵,准备救援汉中。九月,曹操率军抵达长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来抢定军山。
刘备派军趁夜火烧夏侯渊营鹿角。夏侯渊派张郃守东围,自己守南围。刘备调一万多兵马分为十部,猛攻张郃,张郃亲身搏战,刘备一时难以攻克。
夏侯渊亲自率领精兵来救张郃,刘备派黄忠攻打夏侯渊,黄忠乘着地势高,鼓噪大喊,奔袭夏侯渊,夏侯渊军与黄忠军短兵相接。夏侯渊及益州刺史赵颙等,都被黄忠军斩杀。
夏侯渊战死后,汉中曹军惶恐不安,郭淮、杜袭等推举张郃暂时统领汉中诸军,以安众心。张郃率军驻守阳平关。
刘备击斩夏侯渊后,打算渡汉水来攻郭淮,郭淮部下见己方兵力过少,难以匹敌,建议郭淮可依汉水结阵。但郭淮却认为这是示弱,应该远离汉水结阵,趁刘备军半渡时袭击。但刘备见到郭淮的结阵方式,没有渡水。
三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汉中地界,进驻阳平关。
刘备踌躇满志,说即使曹操亲自前来,也不能改变什么,自己一定会拥有汉中。刘备在山上扎营,占据险要,固守不战,与曹操对持。
曹操来争汉中,将数千万囊粮草搬运到北山囤积。
刘备派人到成都让诸葛亮调兵来支援,杨洪以汉中是益州咽喉,家门之祸、存亡之机,劝谏诸葛亮在这种时候应该“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时黄忠在赵云营内。黄忠见曹操运送了这么多的粮草,于是建议赵云可以去劫取。但曹操的囤粮重地,应该是有重兵把守,为谨慎起见,赵云与黄忠约定期限,然后再让黄忠领兵去劫粮。
黄忠果然中了曹操军的埋伏,赵云率领轻骑前往救出黄忠、张著等回营。曹军紧追不舍,直到赵云营前,赵云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赵云设有伏兵,引军退走,赵云趁机反击,曹军惊骇,自相践踏,死伤极多。
后来,刘备开始主动出击,派刘封于阳平关前叫阵,曹操大骂刘备常派义子出战,称自己可用黄须儿曹彰来与刘封一战。曹操于是派人去召曹彰来援汉中。
五月,曹彰日夜兼程,赶至长安。但曹操已经撤出汉中。
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而结束。秋七月,刘备称汉中王。
扩展资料:
双方将领介绍:
1、张飞
张飞(约165-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
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曰桓侯。
2、马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卫尉马腾之子。
东汉末年军阀,三国蜀汉名将,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关中,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被曹操用离间计击败退走,而后聚拢部队再次攻取陇上诸郡,失败后依附汉中张鲁。
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降刘备,与刘备军合围成都,汉中之战后联名上书尊刘备为汉中王。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章武二年(222年)马超病死,终年47岁,刘禅时期被追谥为威侯。
3、夏侯渊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势力。
虎步关右。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在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
4、曹休
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
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
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太和二年(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中之战
最重要的是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
赤壁之战与汉中之战
赤壁之战刘备是联军总指挥,在陆地击败曹军并火烧曹营,追击溃败的曹军,曹操此战之后,说:刘备,吾畴也。认为刘备是他唯一的敌手。他承认赤壁之战输给了刘备,但对周瑜通过赤壁之战博得名声很生气。赤壁之战阻止了曹操统一天下的进程,保全了孙权政权,刘备也得以喘息。
汉中之战是三国期间一次重大战役,规模和影响力都远远超过后来的夷陵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汉中之战,刘备动用了荆州以外的几乎所有兵力大约将近6-10万人与曹军决战,夺取了汉中,阵斩了曹军统帅夏侯渊,刘备手挥马鞭,道:即便曹操亲来,汉中也必将为我所有。曹操亲率大军与刘备决战,也无可奈何,最后被迫退兵,汉中最终被刘备拿下,刘备进而也晋封汉中王。
夷陵之战是刘备与东吴的一场战役,刘备出动了约5万兵力,但是在前线的只有2万人左右,,而吴军前线部队有5万人,吴军数量是占据优势的。刘备发动这次战役的目的是为了逼迫东吴归还荆州,并非灭掉吴国,刘备一向把曹魏当做自己最大的敌人。战役前期蜀军所向披靡,吴军溃不成军。后来陆逊担任主帅,采取拒不出战,坚守城池,然后趁蜀军懈怠之际采用火攻,蜀军大败,损失上万人马。夷陵之战规模不算太大,但是刘备此战后患病,后来病死的白帝城,统一天下的梦想也由此破灭。
刘备与曹操前期的战斗也比较多,但规模都不大,因为前期刘备兵力弱小面对几倍几十倍兵力的曹军很难正面对抗,但是也有不少精彩的战斗,比如火烧博望坡,就是刘备亲自指挥的战斗,也是以弱胜强,曹操大将夏侯惇、李典被杀的大败。刘备曾经夜袭徐州,阵斩了曹操心腹大将,车骑将军、徐州刺史车胄。刘备还曾与曹操大将,汝南太守蔡阳作战,斩杀了蔡阳。
徐州之战(赤壁刘备实际上没打,留着兵抢地盘了)
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均以刘备方胜利告终
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均以刘备方胜利告终,加上后来的夷陵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