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论在国际分工中的重要作用
当代国际分工无疑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都必须融入,任何国家不可能孤立于这个分工体系之外。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发展中国家谋求分工利益应有更现实的态度、更开阔的视野。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就业岗位正在成为世界最稀缺的资源。近年来,发达国家夸大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对其国内就业状况的影响,我国遇到的一系列国际经贸矛盾本质上都和对就业岗位的竞争密切相关。在贸易自由化引起就业岗位争夺的同时,投资自由化也引起了发达国家国内对就业岗位输出的忧虑。跨国公司的业务外移造成的岗位外流使发达国家内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共同走上反经济全球化的舞台。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与其它要素相比,劳动力是最难跨国界流动的要素。而发展中国家往往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回避劳工问题奢谈分工利益是难以回应现实挑战的。因此,本文试图阐明,劳工利益是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人口大国)所能获取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利益,劳动作为一种要素参与国际分工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发展中国家保障分工利益要有新的思路。
一、当代国际分工格局的基本特征
随着国际分工模式的演进,国际分工已经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产品分工发展到要素分工,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产品分工与要素分工并存的格局。产业间分工与产业内产品分工都假定要素同质并在地区间不流动,在资本等要素可流动的条件下,分工模式发生变革,分工更加细化。
如果把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的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在要素分工模式下,价值链中的每个生产环节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点,国际分工的界限就由产品转变为要素。在分工模式转变中,跨国公司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微观主体,担当起全球经济的“计划者”“组织者”的角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便捷,要素分工逐步居主导地位。这样,一国的要素禀赋更直接地决定了其在当代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作用。
尽管生产呈现全球化、分散化、无中心化等特征,但由于发达国家拥有的丰裕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稀缺性,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把握着主动。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拥有的丰裕要素----劳动具有不可跨国界流动性,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劳动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对外来资本、技术等要素有着强烈的依附性。这样,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流到哪里,哪里的发展中国家才有可能参与这种新型的国际分工。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普遍放弃了内向型的发展道路,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外来资本、技术,因而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具有内在的竞争性。
二、新格局下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利益所在
1.比较优势依然是基础
在当代国际分工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是否对发展中国家依然适用,这一问题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与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虽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利益陷惭’。
因此,比较优势战略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面貌,也无法改变利益分配中不公平现象。发展中国家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贸易发展战略,舍弃比较优势战略,实行竞争优势战略。所谓竞争优势战略就是指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全面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分享国际贸易利益的一种强调贸易动态利益的贸易发展战略。
另一些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最大约束是本国的资源禀赋结构,资源禀赋结构决定了一国生产的总预算和要素的相对价格,不管是开放还是封闭,一国应该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一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而改变的。并且,按比较优势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就快,不按比较优势发展升级就慢。由于发展中国家可以用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升级产业,技术变迁的速度会比发达国家快,资金回报率会比发达国家高,资金积累、要素禀赋结构提升的速度就会比发达国家快,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
上述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承认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能够获得分工利益;分歧点在于发展中国家获得分工利益的多少、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两种观点所涉及的分工利益都没有产品分工的范围。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当代国际分工格局是多种分工模式并存,而要素分工日益居主导地位。在要素分工条件下,发展中国家虽然具有劳动要素丰裕的比较优势,但发展中国家本国的劳动与外来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结合成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由于资本。
技术等要素流动相对便利,发展中国家在短期内可以改变资本、技术等要素不足的状况,但收入分配关系没有本质的变化。资本、技术等要素总是要获得其相应的收入,发展中国家所能获得的分工利益主要集中在劳动要素所获得的报酬上。
“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资本回报率高”这一后发优势理论的逻辑基础就值得怀疑了。但必须承认,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只是比较优势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还在于各种产品的劳动密集环节。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在新的分工格局下,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利益和以往所获得的利益有何差异?笔者认为,在新的分工格局下,发展中国家获取分工利益的基础依然是比较优势,但通过本国比较优势获取分工利益的机会大大扩展了,即本国劳动丰裕的比较优势有可能和外来要素相结合。同时,获取分工利益的风险也增加了,即本国丰裕要素的使用不仅取决于本国的生产,还取决于能否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同时全球性生产对本国要素使用也存在波动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