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2.0.10条后浇带的定义是: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
3、沉降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
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4、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施工缝方向的适当部位设置的一条构造缝。
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
5、抗震缝,为避免建筑物破坏按抗震要求设置的垂直的构造缝。
该缝一般设置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沿着房屋基础顶面全面设置,使得建筑分成若干刚度均匀的单元独立变形。
综上所述,几点需要注意的:
①三种变形缝都是永久设置的,不是临时的,都是考虑可能的各种原因造成的变形 对结构的影响设置的。三种变形缝中伸缩缝需要考虑结构的伸缩,所以是有一定缝宽的;
②施工缝和后浇带也是相似的,都是临时的施工缝,都要通过结合面的处理最终成为整体混凝土,只不过出发点不同,一个是出于设计的要求或施工的需要,一个是考虑施工中可能的有害裂缝的影响;
③后浇带和变形缝是同一类型的东西,都是考虑变形对结构可能的危害采取的措施,不同的是后浇带是临时设置的,需要后期浇注上,考虑更多的变形因素是施工中带来的,而变形缝是永久的,考虑的变形因素是结构使用期间可能带来的;
而施工缝则完全是出于设计的要求或施工的需要设置的临时接缝,比如大面积混凝土没有办法连续作业,只能分成几块来完成,每块之间的结合面就是施工缝了,和变形对结构的影响这个因素没多大关系,而结合起来的时候,更多的要求都在结合面的处理上面,是一块先浇筑大面积混凝土和另一块后浇注大面积混凝土的结合问题;
施工缝和后浇带比较而言,如果说施工缝是一块先浇筑大面积混凝土和另一块后浇注大面积混凝土的结合问题,那么后浇带应该说是两个浇注好的混凝土构件间连接的湿接缝。
为了防止因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或导致破坏,设计时预先在变形敏感部位将建筑物断开,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且预留的缝隙能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变形空间,设置的这种构造缝称为变形缝。
发张图片理解:
铝合金覆盖部分的就是一条宽约130mm的变形缝。
变形缝也叫伸缩缝是不连接钢筋,如果连接也就没有必要做这个了,伸缩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房屋主体发生不均沉降而设备的,一般的大型办公楼,大面积综合体、高层建筑、超高层都会有所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