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在大便检查时会有显示吗

2025-04-14 05:32: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大便常规可以诊断出的疾病主要是胃肠道的寄生虫病,原虫病,以及肠炎等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结肠炎是比较好确认,如有腹泻大便不成形、腹痛、肠鸣、便秘、粘液便及脓血便。
粪便常规检查肉眼观常有黏液脓血,显微镜检见红细胞和脓细胞,急性发作期可见巨噬细胞。粪便病原学检查的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结肠炎,是本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步骤,需反复多次进行(至少连续3次)。
结肠镜检查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应作全结肠及回肠末段检查,直接观察肠黏膜变化,取活组织检查,并确定病变范围。本病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从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上扩展,内镜下所见重要改变有: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结肠镜下黏膜活检组织学见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结构紊乱、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
临床上多数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很有价值,对于慢性或疑为全结肠患者,宜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一般不作清洁灌肠,急性期重型者应列为禁忌,以防穿孔。内窥镜检查有确诊价值,通过直视下反复观察结肠的肉眼变化及组织学改变,既能了解炎症的性质和动态变化,又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能在镜下准确地采集病变组织和分泌物以利排除特异性肠道感染性疾病。小儿病毒性肠炎与菌痢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