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审判过哪些事件,简略写下来

2024-11-18 04:45:4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打龙袍,铡美案,

回答2:

包拯(999年4月11日-1062年5月24日),字希仁,庐州人(今安徽肥东),中国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谥孝肃,赠礼部尚书。
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黑子”、“包黑炭”。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
张方平任三司使,因购买豪民的财,产而获,罪、包拯上奏弹劾,罢,免了张的官,职;但宋祁取代张方平,包拯又加以指责;宋祁被罢免后,包拯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权兼三司使。欧阳修说道:“包拯真是《左传》中所说的‘牵牛踩了别人的地而地的主人把牛抢夺过来’,这种惩罚已经过重了,又贪,恋三司使的肥缺,不也太过分了吗!”包拯因此呆在家里回避,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他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升给事中,担任三司使。几天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随即又升为礼部侍郎,包拯推辞不受。很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
包拯是仁宗天圣五年丁卯科进士。初任建昌知县,后任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为,惩,治,贪,官,宋仁宗庆历四年,他向宋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贪,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宋仁宗皇祐二年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称其“真清朝之秽,污,白昼之魑魅。”,又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诈,骗,案,震动朝野。
宋仁宗嘉祐二年三月,包拯任开封府尹,至嘉祐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包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铁面无私,因此受人敬仰。
宋仁宗嘉祐六年,他进入“二府”成为枢密副使后,衣着饮食和器具依然“如布衣时”,是古代中,国,清,官的典型代表,民间谚语有云:“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拯为人严正,殊少笑容,时人以“黄河清”比喻包拯之笑。曾与包拯同朝为官的欧阳修、司马光,乃至后世如朱熹、刘敞等,对包拯皆有正面评价。
包公于宋仁宗赵祯嘉祐七年五月二十四日,病,殁于开封,但有人怀疑包公是遭到毒,杀。宋仁宗赵祯加封包公为东海郡开国侯,追封他为礼部尚书,还根据包公‘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于朝廷。’这句话追谥包公为孝肃,妻子董氏把包拯生前奏议底稿交付至门生张田辑录成《孝肃包公奏议》(即《包拯集》)传世,次年归葬合肥,墓志铭由同为枢密副使的骑都尉、濮阳县开国子吴奎撰写、朝奉郎、上骑都尉杨南仲书写以及甥将仕郎、守温州里安县令文勋篆盖。
正史中的包拯虽然清直,但是以敦厚著称。后世传说,包拯,审,案,时,好,用,酷,刑,这可能是与他的九世孙包恢的事迹混淆所致。
古代小说《七侠五义》以包公为主人公。因其大公无私,拥有一副铁面如墨的脸孔以镇慑佞臣,额上挂有一弯苍白明月,故有“包黑子”称号。但是在历史中,他的皮肤并不黑,只是为了塑造铁面无私的形象,而剧中才把它的脸变黑,到了现在许多人反而认为他原本就是黑脸。民间传说包公任开封府尹期间,得到“四大名捕”(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与有足智多谋的公孙策和“御猫”之称的御前四品带刀护卫之南侠展昭为左右文武助手,办案既明查又暗访,执,法既严谨又不失人情,使正义得以伸张。传颂的案,件包括《铡美案》、《狸猫换太子》、《乌盆案》、《铡包勉》、《铡判官》等。故事中百姓向包公申,冤的方法有:拦路喊冤、击鼓鸣冤。开封府大堂常摆着三只铡刀:龙头铡专铡,违,反,国,法之皇亲国戚,虎头铡专铡文武,贪,浊,污,恶,百,官,而狗头铡专铡穷凶极恶之平民百姓。
传说包拯审案不分昼夜:日审阳,间,夜审阴,间。华南地区有传说谓包拯死后被封为十,殿,阎,罗,王,中的五,殿,森,罗,王。在台湾,有些神,坛,庙,宇传说包拯死后被封为神,明,号称“马国公”、“包府千岁”,故现在称的“马国公”就是包公本人。
皇祐二年九月,大涝之后天气放晴,仁宗皇帝认定这是吉,兆,除了在京城举,行,祭,祀,天,地的盛大庆祝外,还,下,诏,大,赦,天,下,罪,犯,给所有文武百官每人晋升一级。这就是所谓“覃恩”。包拯对此提出异议,对仁宗说,罪,犯,服,刑,那是对他们以往犯下的罪,行所给予的惩,罚,怎么可以因为洪水退去而减轻对他们的惩,罚呢?至于官,员,晋,升,更是要考,核他们的政,绩。假如这样马马虎虎地随便升,迁,对那些确有政,绩的官,员不是太不公平了吗?这样的话,以后谁还会勤勉地为朝廷出力呢? 张尧佐是宋仁宗宠妃张美人的伯父,没有什么才干,却凭借张美人的关系,官运亨通。最初,张尧佐被委任为“三司使”。包拯极力反对,向皇帝谏议说,像张尧佐这样的人,就连,小,官也没有资格做,更不用说“三司使”这样显赫的大,官,了。但是,仁宗不但不理会他的谏议,反而又加封张尧佐为节度使。包拯非常痛心,继续上谏,坚持怒责张尧佐,可是仁宗仍然置若罔闻,到了第二年,更加封张尧佐出任宣徽南院使。包拯第三次向皇帝进谏,痛加陈词,甚至在朝廷上跟皇帝当面辩论起来,终于迫使皇帝罢了张尧佐的官。
“三司使”张方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有一次,东京城一个名叫刘保衡的商人,开了一间酒坊,经营不善,欠,下,官,府的小麦,折合现钱一百多万贯,他一时拿不出,张方平下令刘保衡变,卖,家,产,抵,偿,欠,债,同时,又趁人之危,用极低的价格买下了刘保衡的家,产。包拯获悉之后,大为震怒,认为张方平作为朝,廷,命,官,却利,用,职,权,巧取豪夺,罪不容恕,于是上书皇帝,参了张方平一本。张方平因此被罢了官。
宋祁是名诗人,但是文人无行。他在四川,当,官,时,生,活,奢,靡。每顿饭,必须不少于三十六味菜,其中有十二味荤菜,十二味素菜和十二味半荤半素的菜。他还养着三十二名侍女,分别为他摇,扇、捶,背、敲,脚。在他下榻的床边,每夜都有一名丫环通宵守候,照顾他的随时需要。宋祁又十,分,好,色,稍,有,姿,色的良,家,少,女一旦被他看上,他必定千方百计地将她纳,为,小,妾。他道,德,败,坏,丑,闻,很,多,却屡屡受到朝廷的重用。包拯对此非常不满,多次向皇帝上书,对宋祁的丑行大加抨,击,终于罢了宋祁的官。
淮南转运使张可久,利用职,权,贩卖私盐一万多斤,在宋代是一项很严重的罪,行。案,情,揭,发后,张可久被送,交,大,理,寺,审,理。按,法,例,贩卖私盐的罪,行,轻,重,是依照查,获,私,盐的数量来定,刑的。数量越多定,罪,越,重。张可久非常狡猾,每次贩,卖,私,盐,数量虽多,但是转手迅速,从来不留仓,储,被,查,获的数量并不多。大理寺在判,刑,时,也无计可施。包拯主张不能过分拘泥成法,要严判张可久。他说,张可久身为转运使,竟然目,无,法,纪,公然贩卖私盐,这种罪,行不能等同于一般老百姓,必须重,判。在他的建议下,张可久受到严,厉,惩,罚,被,流,放到边远的荒蛮之地去了。
任弁在担任汾州知州时,利,用,职,权,公器私用,役使一百多名兵,士为他做私家工作。有的,为他织造驼毛缎匹;有的,为他做各种私人杂务。他的罪,行,被,揭,发,时,占用的工役达二万三千六百多个,折合细绢一千六百余匹。根据宋朝的法,律,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罪,行,不仅要做出赔,偿,罚铜十斤,还要充,军到三千里外的边疆去。
宋仁宗体恤任弁对朝廷有功,御笔一挥,免去了他发,配,充,军三千里外的刑,罚。包拯上书据理力争,他说,作为知州这样的大,官,知,法,犯,法,不能随便减轻对他的惩,罚。皇帝不得不收回了成命。
王逵是出名的绘吏。他在出,任,地,方,官,时,横,行,不,法,随意增派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仅其中一次就多收了三十万贯。他把搜,刮,来的钱,财,大,量,贿,赂,京,官,谋,取,私,利。他的吏治手段非常残,忍,并且随,意,杀,害,百,姓。在他任湖南路转运使时,百姓闻风逃散,纷纷躲藏到深山密林的洞穴里,逃,避,迫,害。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可是他受到朝廷宠,信,官,运,亨,通,甚至升到淮南转运使的高,职。包拯为民请命,七次上书朝廷罢,免王逵,有一次他在皇帝面前慷慨激昂,力陈利害,甚至无意之间把唾沫喷到了皇帝的脸上。在包拯的不断弹劾下,王逵终于被罢,免了。
嘉祐二年,包拯被授以重任,出任北宋都城开封的知府。开封知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以往一般都是由亲王、大臣兼任。历来京,官,难,当,一是皇权可以随便干,预,地,方,事,务,二是皇亲国戚都聚集在这里,仗势欺人,无理可讲。
在北宋政权存在的一百多年间,出任开封知府的竟有一百八十多人,平均每个知府的任期只有半年多。包拯在开封知府的任期内,秉,公,理,政,铁面无私,虽然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但是因为他行得正、坐得直,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在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就记载了一个包公判错案的故事:包拯在做开封府尹的时候,有个富户犯了法,按律应处脊杖十七下的刑,罚,那个富户贿,赂了开封府的一个书吏,书吏得了钱后说:“我豁出去陪你一起受一顿臀杖吧。”当时的脊杖要打击人的脊背,一般要打出血,很容易把人打,残,臀,杖就不一样了,打,屁,股比打后背要轻得多。到了包拯审,案,时,那富户按书吏的指使大哭小叫,正在作记录的书吏装作不耐烦,大声插嘴道:“不就是脊杖十七下吗,干吗哭哭啼啼纠缠不清?”包拯一听就火了,一个书吏就敢这样狐假虎威,下令把书吏拖下去臀,杖十七下。而对那,罪,犯却从轻发落了。包拯这样做,目的是想压一压小吏的气焰,殊不知正好中了书吏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