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直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观念,不过婚姻不仅是人生大事,还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对年轻人来说,从恋爱到结婚和维持婚姻的过程中有不少的学问需要掌握,很多老一辈的人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出了一些这方面的民俗谚语给后人,为的就是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参考和教训。农村有句俗语叫做“姑娘顾家,两边不发”,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对长辈们来说,后人顾家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一些农村老人看来,结了婚的女性就不应该再顾娘家了。女人的出嫁前后分别是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一旦选择了出嫁,就意味着自己有了个新家,如果嫁出去的人太顾着娘家,很可能会惹出来不少麻烦,而且两边都会落得个平平常常不发家的结局。
这种说法的由来已久,以前人们的思想比较封建传统,还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说,在这样的条件下,嫁出去的女人就该老老实实跟着夫家,如果过多地照顾娘家的话,不仅容易引发家庭矛盾,还会招来邻里乡亲在背后说闲话,所以在农村,顾家的姑娘反而不受待见,这主要都是因为以前的女性地位低下,人们也一直受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如今的男女地位越来越平等,但是农村仍然流传着这种说法,而如今女人顾家不止照顾父母和处理娘家的大小事,还包括照顾娘家的弟弟,因此农村年轻人择偶,就有“嫁人不嫁妈宝男,娶妻不娶扶弟魔”一说。所谓的扶弟魔,就是女性在结婚之后,不管自己家有什么好东西,都要拿去给弟弟家,还要想法设法满足弟弟的要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今农村光棍众多,农村小伙娶媳妇的门槛越来越高,如果父母没能力的话,嫁了人的姐姐还要帮弟弟准备大额彩礼甚至房子,这就是农民所说的“扶弟魔”,在农民看来,如果一个女人结婚后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娘家,包括照顾自己的弟弟,给娘家太多花费,对双方家庭都不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夫家的经济实力会因此下降,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也会让娘家的人产生依赖感,导致他们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最终落得个两边不发的局面。
由此看来,虽然“姑娘顾家,两边不发”的说法有些武断,但是归根结底,很多农民认为结了婚的女人要学着处理和娘家的关系,帮娘家也要有一个合适的范围,如果娘家有困难,例如父母生病之类的情况自然要及时帮忙,但是在其他事情上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你觉得“姑娘顾家,两边不发”的说法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