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面麻孔 这种现象往往在薄板中易于出现,主要是胶纸布,特别是表面料含胶量偏小,可溶性树脂含量偏低,树脂的流动性差。其次是压制时受压不均,个别情况是由于预热时间过长,压力偏低。因此备薄板料时要特别注意胶纸布的可溶性树脂含量不能偏低,并采用好的表面料,最好是薄板与厚板搭配一起压制,以增加坯料的弹性,使受热、受压均匀。如由于产品规格的限制,只有薄板任务, 则垫纸就要加厚一些且要经常更换,预热时间不能太长,压力要跟紧。另外在流胶时热板温度也不宜过高。
(2)表面不平、有楞 这种现象常发生在树脂含量较大、可溶性较小的胶纸板中,由于树脂流动性小,上胶时造成胶量不均的现象容易在层压板的表面反映呈现不平和有楞现象。因此上胶时要注意胶量控制均匀,备料时注意各张材料颠倒调向180°,弥补上胶时造成的胶量不均,这样表面状况可得到改善。
(3)层压板开裂 开裂现象主要发生在比较厚的纸、布板,严重时5mm以上的层压板就有开裂现象。环氧酚醛玻璃布板不易开裂,这是胶的粘合力强的缘故。层压板的开裂与树脂粘合力有很大关系,当老化料夹入层压板中间,层压板就一定开裂,因此应当进行胶纸布的选料工作,把老化料挑选出来,不能混入坯料中。此外胶纸布胶量过小又不均匀,压力过低或打压过慢,也易造成开裂。
(4)表面中部色深,四周发白 这主要是胶纸布挥发物大,在预热时四周挥发物易逸出,中部挥发物残留量大,因此四周发白而中间色深。这从板中部耐电压比板边发白处的耐电压低就可判断是挥发物所致。因此应当防止胶纸布吸潮,特别是胶纸布的可溶性树脂含量过大,在热压时产生的低分子物相应增多,这时产生这种现象就更严重。试验证明低分子物比水分影响更大,实践证明胶纸布挥发物在4%以下不产生白边,6%以下控制预热可以不产生白边或很少白边,大于6%白边较大。
(5)表面压裂 这主要是树脂在流动时打压过急,将底材压坏,因此应严格控制胶纸布在流胶时打压次数和压力不能过高。环氧酚醛玻璃布板单位压力超过7MPa(70kgf/cm²)就会压破玻璃布。
(6)表面积胶 增强材料本身厚度偏差较大,引起胶量不均或上胶机的缺欠造成胶纸布某一位置胶量过大,流动性不均,预热时热板传热不均,可溶性树脂含量大,树脂流动时加压过快。因此底材厚度偏差不能太大,胶纸布的胶量应均匀,减少可溶性树脂的含量,在备料时要注意将一部分胶纸布颠倒调向180°,预热时加压不宜过快。注意排除管路、热板冷凝水。
(7)层压板厚度偏差大 厚度偏差常见的是边缘厚中间薄,这主要是钢板边缘有楞不平所致。因此钢板要注意保管,发现边缘有楞应修平后再用。偏差大也有一边薄的现象,这主要是胶纸布一边偏老、一边偏嫩,或热板一边温度高、一边温度低,以及热板倾斜所造成。因此在备料时要注意将一部分胶纸布颠倒调向180°,管道进出口交错排列,预热时注意排掉热板、管道积水,以防热板一边温度高,一边温度低,同时要经常检查热板倾斜并及时进行维修。厚度偏差还有中间部位厚边缘薄,这主要是热板久用出现的中部凹陷变形所致。应检修热板。
(8)板材滑出 压制时,胶纸布从钢板中滑出,尤其是压制环氧酚醛玻璃布板时容易发生,一般称为“跑料”。造成跑料的原因较多,如胶布胶量过大过嫩,两边胶量不均,备料不齐,装料不正,预热流胶时加压过快过高以及热板本身受力不均都会产生跑料现象,跑料会造成人身设备事故,一定要注意防止。在备料时使用同一批胶纸布,含胶量和可溶性基本保持一致,坯料摆齐、装正,采取逐步升温加压。如遇跑料情况,应关闭蒸汽降温,但要保持足够的压力,观察滑出情况,待稳定后再进行调整,然后逐步给汽升温继续压制。
(9)粘钢板或表面油花 这主要是脱模剂用量不适当造成的,内脱模剂如硬脂酸锌、钙、钡、油酸等用量少,或外脱模剂擦得太少且不均匀就易粘钢板,量多或擦脱模剂后未干就放料易产生油花。因此要严格控制内脱模剂用量,需要擦外脱模剂,如地板蜡、硅橡胶等,脱模剂浓度要调配适当,要擦均匀,形成薄薄的一层,待干后再放料。此外粘钢板与钢板表面质量有关,表面光洁程度差或处理不够,都容易粘钢板,有时因为工作粗心把本体料当成表面料,也会发生粘钢板的现象。
(10)层压板翘曲过大 这种现象往往会发生在7~15mm厚的纸板,翘曲的原因很复杂,如胶纸胶量不均,压制时升温、冷却速度太快,卸料温度过高,搭配方案不合理等,但主要是因为内应力造成。因此应尽量减少内应力产生,如升温、冷却时要缓慢给汽或冷水,防止层压板受剧热或剧冷。要有足够的冷却时间,不能任意缩短,当水压不足时应适当延长时间。搭配方案要注意层压板受热均匀,备料时尽量将胶纸布多调到几次,这样对减少翘曲是有好处的。
(11)耐电压不合格 耐电压不合格主要是薄板,因为薄板耐电压标准比厚板高,热处理工序取消后,薄板耐电压常常达不到标准要求。薄板击穿电压与胶纸布的挥发物关系很大,实践证明,当3020胶纸挥发物在4%以下时耐电压合格,挥发物在4.5%~5%不稳定,5%以上合格率极低。耐电压不合格的层压板采取热烘处理,一般是有效的,但有些耐电压很低的层压板热烘也不合格。热烘劳动量很大,所以胶纸布应当保存在干燥库中,切勿受潮。
1、层压板表面发花
层压板表面发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表面出现白斑;一种是表面有麻孔。表面发花易出现在薄板中。
(1)白斑
白斑产生的原因: ①玻璃布含胶量低; ②胶布太嫩,在压制时胶布上的树脂流掉较多,形成白斑。
解决办法: ①玻璃布的含胶量、可溶性树脂含量,要在规定的范围内;②压制初期压力不要太大,以防树脂流失,形成白斑。
(2)麻孔
麻孔产生的原因: ①胶布太老,树脂流动性差; ②压制时压力过小或受压不均; ③压制预热阶段时间长,加压不及时。
解决办法: ①选用含胶量较高、可溶性树脂含量稍高的表面胶布;②加大成型压力,增加衬纸数量,并经常更换; ③预热阶段时间不宜过长,加压要及时。
2、层压板分层
产生原因: ①胶布中有老胶布; ②胶布含胶量过小; ③成型压力太低或加压过迟。
解决办法:严格检查胶布质量,不合格的胶布不要用。压制时掌握好加压时机及注意保压。
3、板芯发黑,四周发白
产生原因:胶布可溶性含量及挥发分含量过大。预热阶段,板料四周挥发物容易逸出,而中间残留多,呈现板芯发黑,周围发白。
解决办法:降低胶布可溶性树脂含量和挥发分含量,且防止胶布受潮。
4、胶布滑出
压制时,胶布从钢板中滑出来。在压制环氧玻璃布板时比压制环氧酚醛玻璃布板较为常见。产生原因: ①胶布含胶量多; ②胶布含胶量不匀,一边高,另一边低;③可溶性树脂含量高;④压制过程中预压阶段的升温过快,起始压力过大; ⑤压机本身受力不匀。
解决办法: ①严格控制胶布含胶量和可溶性树脂含量在规定范围内;②配布时注意胶布的搭配; ③如压制时出现“滑移”情况,要及时关闭热流,保持原来的压力,注意滑移情况,待稳定后,再逐步加热加压,继续进行压制;④利用多层加热板进行加压时,将所有的加热板固定。
5、层压板粘钢板
产生原因: ①叠料时没放面子胶布,或者面子胶布中没加脱模剂; ②钢板上涂的脱模剂不均匀; ③压制温度过高。
解决办法: ①面子胶布中要含有脱模剂,胶布要适当老一点,即可溶性树脂含量稍低点;②钢板上脱模剂要涂均匀,或改用聚丙烯薄膜作脱模剂; ③热压温度要适当。
6、层压板厚度不匀
层压板的厚度往往会出现一边厚一边薄、中间厚边缘薄的现象。产生原因:!板材一边厚一边薄是由于胶布含胶量不匀,或垫纸没垫好; "板材中间厚边缘薄是由于胶布的可溶性。树脂含量过大,预压阶段压力较小,温度高,压制时四周流胶过多引起。
解决办法: ①胶布搭配要均匀,衬纸要垫好垫均; ②胶布的可溶性树脂含量要控制适当,预压阶段温度不要太高,压力适当提高,使胶布在受热受压下,其熔融的胶液能均匀流动,板材中间与边缘同时凝胶,以达到板材厚度的均匀性。
7、层压板翘曲
产生原因:主要是热压过程中,加热板各部分的温度差引起的热应力和胶布含胶量不匀冷却速度过快、出模温度高以及玻璃布本身的内应力等,而引起板材翘曲。
解决办法:加热板板面温度要匀,胶布搭配要合理,冷却要缓慢,出模温度要在#&’以下。玻璃布要采用低捻或
无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