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都包含哪些方面?求答案

2024-12-01 19:37: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学情包括哪些因素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二、学情的性质1、“学情”的客观性,即所有的“学情”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必定有相关的“学情”存在;2、“学情”的规律性,即所有的“学情”只要用心去分辨,都可以发现一定的规律,这有利于我们开展教学;3、“学情”的复杂性,即所有的“学情”几乎都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分析起来比较困难;4、“学情”的稳定性,即有些“学情”比较持久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5、“学情”的可变性,即有些“学情”经过学生自己主观努力或老师的合理把握,可以加以转化,如把消极学情转化为积极学情;6、“学情”的突发性,即有些“学情”是课堂上临时突然出现的,课前无法预知的。三、教学中要关注学情的几个方面1、是从教学内容角度学生的学习与其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身边人物事件联系起来,有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是从教学主阵地角度应该是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状成因,课堂教学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做到有的放矢。3、是从教学方法角度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学习方法指导。4、是从教学效果角度看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养成课前主动、认真预习的习惯,上课眼耳手脑并用专心听讲记录的习惯,按时按量保质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巩固的习惯等,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怎样关注学情?1、课前预测“学情”课前预测“学情”指教师根据已掌握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习惯、心理规律等宏观的、共性的、静态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一个预先推测。然后,针对这些预测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或策略,以便对学情做出及时调整和引导。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关注学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而多数教师往往在备课中忽略了备学生。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只有关注学情,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活跃思维,弘扬创新精神,那种无视学情,一味跟着经验走,跟着教参走,跟着感觉走的教学,最终只能是高耗低效的教学。2、课中关注学情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刻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关注“学情”的基本策略有三种:观察。指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课堂行为,看学生是否在学、是否愿意学、乐意学、学得是否投入。倾听。指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朗读、发言、讨论、争辩,从中捕捉各方面的信息,看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观点是否正确。分析。指对自己看到的现象、听到的声音和捕捉到的信息加以综合思考,分析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找出其根本原因,以便做出调整。课堂学情要做到五关注:①关注学生是否完成个人学习任务。这实质上是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操作实践——做”的行为的关注。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完成个人学习任务”方面的哪些行为表现呢?包括两大方面的行为:其一、确定任务的行为。主要看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没有。包括学生:对任务的了解——知不知任务;对任务的选择——选未选任务;对任务的接纳——定没定任务,而且是学生自己认同的任务和需要的问题。其二、解决问题的行为。主要看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学生:是否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专注程度;是否尽量不照搬别人的办法,而是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独特程度;是否尽自己最大努力的解决问题——努力程度。总体上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否“人人有事做”! ②关注学生是否接受课堂活动信息。这实质上是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输入信息——听”的行为的关注。我们需要关注学生“接受课堂活动信息”方面的哪些行为表现呢?包括三大方面的行为:其一,表情——表情与体态方面的无声行为。包括:眼睛专注情况,表情变化反映,体态语等。其二,听清——浅层次接受信息的行为——听清别人说话的行为,包括:耐心等待,听清表达者的语言,能复述别人谈话的主要意思,有时礼貌打断别人说话等。其三,听懂——深层次信息的行为——听懂别人说话的行为。包括:对别人话的理解与判断、辨别与选择、补充与评价、简要笔录与言语反馈等。总体上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否“时时重视听”!③关注学生是否与人主动交往沟通。这实质上是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输出信息——说”的行为的关注。我们需要关注学生“与人主动交往沟通”方面的哪些行为表现呢?包括三大方面的行为:其一,交流过程性行为。包括:是否主动寻求交流对象,是否积极把握沟通时机,是否有效利用交流时间等。其二,交流技能性行为。包括:明确对话内容、表明自己看法、紧紧围绕话题、清楚表达等。其三,交流支持性行为。包括:对别人的尊重、民主交流与平等沟通、讨论要允许别人的不同意见、能接受别人的良好建议等。总体上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否“常常与人说”!④关注学生是否与人协同解决问题。这实质上是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共同任务——合作”的行为的关注。我们需要关注学生“与人协同解决问题”方面的哪些行为表现呢?包括三大方面的行为:其一,互相竞争的协同行为。包括:有没有展开比赛、辩论、质疑、表彰、激励性活动的行为等。其二,互相帮助的协同行为。包括:有没有实施检查、督促、纠错、引导、启发、讨论、帮助与求助等行为。其三,互相评价的协同行为。包括:考核、考试、检测、判断、修正、补充、完善与评价等行为。总体上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否“竞争与合作”!⑤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对待大家成功。这实质上是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成功——乐”的行为的关注。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积极对待大家成功”方面的哪些行为表现呢?包括两大方面的行为:其一,分享成功的行为。包括:要表现出——对个人成功基础上的“大众”成功的支持,表现出对纯粹的“小众”成功的反对与抵制,注意情感上互相支持、自己成功与人分享、并分享别人成功和集体的成功,积极与人分担困难和分享快乐。其二,分享资源的行为。包括:要表现出——群体意识与集体感,主动与人互通有无,互相提供好的学习信息、好的学习经验、好的学习条件、好的学习资源。总体上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否“人人都成功”!教师在“五关注”中,要收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学生故事”。这些将是研究的“成果事实”,也是进一步研究的“科学事实”。课堂中关注学情,是研究教育、研究学习、发展学生的起点。“在战争中研究战争”,实践论的形象体现就在这里。课堂关注学情,我们要始终努力坚持。3、及时调整学情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情,宏观地看,可以分为两类,即积极的学情和消极的学情。积极的学情,我们要紧紧抓住,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学生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消极的学情,我们也不能疏忽,如果不加以转化,它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调整学情的基本策略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两条:①是对积极的学情予以充分肯定。对学生在课堂上良好的表现、积极的态度、机智的答问、主动的问难、新颖的思路给以一个满意的微笑、一束鼓励的目光、一个赞许的手势、一句夸奖在语言、一片欣赏的掌声,这些都会给学生无穷的鼓舞,促使学生学习更加投入,同时为全班同学树立正面的榜样。②是对消极的学情加以巧妙化解。对学生在课堂上无心的错误、欠佳的表现给以巧妙的提示、贴心的安慰、真诚的期待、极大的宽容,以幽默、委婉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引和疏导,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4、课后反思“学情”主要是指课后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自己所作的努力进行反思: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其根本原因在哪里?我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是否需要补救?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还有哪些地方今后需要改进?反思“学情”还可以与调查访问(如家访、和当事同学进行交谈、和其他相关同学进行沟通)、与批改学生作业、与阅读学生日记结合起来进行。当然,最好是能动笔将它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